美文网首页
168万的建水紫陶:世间罕见“窑宝”,竟来自一群手艺人?

168万的建水紫陶:世间罕见“窑宝”,竟来自一群手艺人?

作者: 说茶网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18:02 被阅读10次

    手艺无价,“窑宝”难得!

    “40多天制陶准备,4天半的烧窑时长,花费将近5吨左右的废弃木材,近15人次8小时的轮班守窑,等待开窑的日子却是十分忐忑的。”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敬一山房创始人——陈朝超如是说。

    图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敬一山房创始人——陈朝超

    2019新年第一窑“窑宝”

    制陶人的喜悦心情来自每一窑开启后,能见到超乎预期的“窑宝”(所谓窑宝指的是这一窑里的“品质”最好的唯一的孤品,不仅市场上难得一见,而且整个成品的构造上还别具一格)。制陶人的失落来自开窑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一部分成品不错,另一部分则显现平淡)。

    说茶网主编艾文华与陈朝超老师一起参与祭窑仪式

    “窑宝”之所以那么珍贵,不仅取决于手工艺大师多年出众的制陶技艺,最终还要看烧窑这一“压轴大戏”是否成功。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周期还长,对技艺师傅的考验也是极为严苛的。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差池,都有可能导致不一样的开窑结果。总之,多种因素决定了柴烧紫陶的宿命,这也是柴烧紫陶价格一路高涨的原因。

    正在规划的建水紫陶森林公园

    建水五显湖

    建水碗窑村

    说茶网此行6人,不仅寻得了目前最贵的“窑宝”——168万的建水紫陶杯,还共同见证了陈朝超老师的2019新年首窑,这是他第十一次的开窑盛典,在不断地总结和试错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独到的技艺精髓,才在一次次的开窑过程中,收获“惊艳”。

    开窑后,成色均匀的花瓶和壶

    也有在烧制过程中因靠近火源,温度过高而炸裂的情况出现

    这只花瓶的落灰釉很有特点

    烧制过程中的窑汗滴在支架上形成了绿宝石的样子,如果滴在花瓶上肯定是不错的成色。

    天赐尤物:168万的柴烧杯

    168万的柴烧杯,承载了多少匠人的手艺和历史文化内涵,我们不得而知。你可能会以为笔者在搞价格噱头,其实不然。

    无论是这168万的珍品,还是128万的、28万的,都是手艺人无数次从泥料配比、制作工艺、烧窑经验等过程中试错、总结而得出的科学见证,能烧出这样一个“窑宝”不乏上天赐予的恩惠,其价格本身已经无法衡量其价值了。

    在现今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很多经典壶都面临生产模式的转型,从单一出品到小批量生产,在这种情况之下,“敬一山房”还是延续着建水最古老的手工制陶方法,为大众分享最具实用价值和人文艺术价值的紫陶作品。

    在说茶网一行人亲临建水紫陶生产制作车间,目睹了整个建水紫陶制作的全过程后,每个人都感慨万千,十分敬佩这群制陶手艺人。大家都知道,在如今资本丰盛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疯狂追求独到而稀缺的手艺,一些价值不菲的古老工艺品在日本乃至海外,都被奉为上等之作。而目前在中国,被冠以各种大师头衔的紫砂壶、紫陶壶等却打开了收藏“大师手作”的市场,还成为了众人可望不可即的“手艺精品”。

    殊不知,真正的大师存在于每一个古法传承的地方,追求大师手作,追求大师情怀,追求的是匠心精神和作品的独一性。

    这些无价的收藏珍品,才是真正沿袭了传统的手工工艺制法,集合了一群技艺高超的陶艺师傅协作完成的,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付诸心血。故作为收藏珍品,它在陶界具有不小的名气。

    看似平凡的手艺人,才是“大师”

    我们一边被《寻找手艺》的纪录片所打动,一边以炎黄子孙的身份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要继承、发扬。到头来却喜欢走出国门,在日本、香港、澳门等地寻找“无价手工艺品”,可曾知他们所做,可能是中国几千年前遗留下来的零星技艺,而我们却视若珍宝。

    说起建水紫陶的制作,才是我们应该珍视的。首先,它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不仅有着世界“非遗”的身份,同时建水特有的五彩泥及其古老的手工艺恰恰是其他艺术品无法取缔的。

    制作过程中的废弃品

    制作过程中紫陶开裂了

    修整紫陶后留下的废弃泥料

    制作内部球孔时,废弃的泥料

    其次,在观摩了“敬一山房”的紫陶制作全流程后,才明白手艺人的不易,他们从泥料的选择到紫陶土坯的制作,再到其烧制成型,整个过程大大小小经历了72道工序,比起这些在一线创作的手艺人,我们这三天的体验也只能算走个过场而已,要想深入透彻的了解,还得参与其中历练才行。

    刻填师傅桌子上的工具

    仔细观察后发现,每个环节的手工艺师傅,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无论是从最初的拉坯成型到书画刻填,还是精修、浮雕,以及粘合壶嘴、壶把等,他们操作起来都是“下手有神”,每一处神韵仿佛自在心间、胸有成竹。

    专人做专事,他们分工很明确,一人拉坯,一人刻填,一人浮雕,一人精修,一人粘结,一人打磨等很多工艺步骤,不凌乱而有章法。

    业内人士都说:“上好紫陶,是一群手艺人的‘结晶’。”

    笔者可以想象,每年流转在他们手中的紫陶成百上千,和紫陶有亲密的“肌肤之亲”,对紫陶的“泥性”自然有着不可多得的禀赋和造诣,可以说没有人比他们更懂紫陶泥料的“个性”。

    已经刻填好的紫陶,正在摊晾

    在说茶网直播的过程中,他们大都“话少技精”,很认真地打点着手中的器物,把每一份专注都给了手中的紫陶,忘乎身边以外的世界。真正继承古法手工艺的匠人,是这群从不显山露水,默默做紫陶的可爱的师傅们!

    他们在大师的麾下,树立了自己独有的大旗,在某一工艺环节上造诣非凡,为一把壶的诞生倾注了最炉火纯青的技艺,令人赞叹!

    这一窑很不错的紫陶

    柴烧紫陶的市价为何比一般紫陶的高?

    不论是柴烧紫陶还是一般的紫陶,都是我们应该珍视的“无价之宝”,首先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不仅有着世界“非遗”的身份,同时其古老的手工艺和建水五彩泥是其他技艺无法取缔的。

    随着近几年大批收藏家对建水紫陶壶的热衷,经过柴烧工艺的紫陶呈现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人都对此爱不释手。

    正在粘黏壶口

    其实无论是168万的柴烧杯,还是各种类型的柴烧“窑宝“,都不是横空出世的。这其中夹杂着太多的故事和技艺的积淀,这是一群手艺人的成果。很多人为此买单,不仅因为柴烧紫陶的独一无二,还因为柴烧紫陶所承载的沉甸甸的古法手工艺。

    测量壶口、壶盖、壶把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

    还有人形容:人生如陶,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里要体现的就是每一个制作环节对最终紫陶的成型,影响都是极大的。这也是柴烧紫陶的价格比一般的建水紫陶高的原因。

    烧制过程中,窑汗滴的位置不恰当,又失去一个珍品

    任何一个紫陶都是来之不易的!据陈朝超老师所说:500g的五彩泥只能做出一把200cc(容积)的壶,可见制作紫陶的过程对泥料的损耗是很大的,而且损耗之后的泥料是不能经过二次利用的,都是废弃了的材料。

    柴烧窑的内部结构,底层紫陶落了一层草木灰

    说茶网此次的建水行,收获颇大,真正深入到五彩泥基地和制陶厂,跟随陈朝超老师学习,内心的感慨用文字都难以言表,总之,非常感谢陈朝超老师这次提供的机会,让我们重新对建水紫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凌峰;图来源:说茶网图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8万的建水紫陶:世间罕见“窑宝”,竟来自一群手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eu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