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师反馈孩子在学校哪哪都好,在家里却像个“小公主、小王子”,脾气很大,顶撞父母,与父母吵架等,搞得父母的头都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①溺爱造就易怒、暴躁的孩子。
家庭条件优越,家长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养成孩子不顺意就易怒、暴躁等。其实孩子内心深处并不想要这样,因为孩子都想展现好的一面,但是溺爱环境下让孩子以为在父母这里都是应该的。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不然他会越发地觉得什么都是应该。
尤其是生了二宝之后,孩子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再确认 “即使有了二宝,依然很爱他”,而父母只想“为什么突然不听话了?”,只想控制孩子,以暴制暴,而孩子就会以为只爱二宝不爱他,就会表现的更加愤怒、暴躁。所以,做为父母要表达对他的爱,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有了弟弟或妹妹,依然爱他。”。
②小公主、小王子型的孩子。
如果父母无条件给予满足突然觉得不能这样溺爱,突然要求他、限制他,他也会展现另外一幅模样。所以,现在你要让他明白:“宝贝长大了,爸爸妈妈不能代替你过你的人生,爸爸妈妈不答应你所有的要求,反而说明爸爸妈妈更加爱你。我们需要克制、限制自己一些无理的需求。”,如果孩子很生气,嘴硬说不好听的话,做为父母就拥抱他吧,用慈爱融化孩子或者静静地陪着他消化情绪。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心里是特别暖、特别舒服的。
我们多点拥抱孩子,可以迅速转换孩子的脾性,孩子的转变的迅速会很快,甚至会超过我们转变的速度。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吧。
【延伸篇1】
(大人、孩子通用)当对方有抱怨的时候,下意识的话是:“我特别需要你的爱,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不要羞于表达,只需要迅速回应:“拥抱。我理解你,我爱你,老公你辛苦了。”,记住:嘴上说软话,好过唠叨对方几年。
③面对家里战争不断的孩子。
孩子在家里表现不好,是因为没有好的夫妻关系。家里天天争吵,夫妻互相看不上,互相指责、抱怨,没有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挑剔、指责、打骂、控制、要胁,统统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延伸篇2】
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是特别地调皮捣蛋,让老师让父母非常的头疼,老师经常投诉,怎么办?
没有孩子愿意当坏孩子,当不招人待见的孩子,为什么还要这样表现呢?下面以实例说明:
【案例】:晓晓老师的弟弟调皮捣蛋好几次玩小区的共享汽车,拔掉汽车的钥匙,父母教导不听不改善,小区工作人员投诉弟弟。
晓晓老师的妈妈表现很着急,晓晓老师安慰说:没事,会很好的解决的,我们不用插手。晓晓老师把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动权给到小区,让小区处理这件事情。
事后,晓晓老师遇到小区负责共享汽车的经理,经理跟她反馈与她弟弟沟通的效果:
弟弟:第一次扫码让爸爸开共享汽车,爸爸不开;第二次扫码让姐夫开共享汽车,姐夫不开;第三次看到车窗没关,就直接从车窗钻进去车里吹空调了。
经理:嗯。我小时候也经常干这样的事,我带你转两圈吧。
然后经理给弟弟讲车里的应用,哪里是哪里,都有什么作用。跟着请弟弟当他的助手,以后看到车窗没有关帮忙关上,弟弟非常爽快地答应。
经理:你这么喜欢汽车,以后好好学习,长大了可以制造汽车,可以过来我们维修厂上班,弟弟听了,特别有成就感,特别开心。
晓晓老师第二天问弟弟:通过共享汽车这件事,有什么想法吗?
弟弟:我要去维修厂上班了。
晓晓老师:嗯。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弟弟:还有一点数学没有做完。
晓晓老师:嗯。经理说你先好好学习,将来如何如何。
弟弟:我现在要去维修厂上班了,不然一会儿他们就不在了,作业我回家就写。
弟弟去了两个钟,皮肤晒到红,也不觉得辛苦,特别地开心。回家很自觉地完成作业;小伙伴到家里玩,到了时间不需要家人提醒自己,主动告诉小伙伴该回家了;看到小伙伴踢共享汽车,还提醒小伙伴不要踢等等。
通过这个实例说明:这样有效地沟通,弟弟不再是不知道为什么而读书的人,梦想被点燃、找到了崇拜的对象(经理)、爱心正义感爆发,主动去做一些事情。
所以,父母的智慧太重要了,如果父母遇事就炸,指责、打骂等,只会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因为这样的孩子有一个火热的灵魂,是非常渴望的!也所以,父母不要用非常固化的眼光和模式去看待孩子。
天天公益课免费,想学习成长回复6~
我的早课收获:为什么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回家是另外一副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