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张怀瓘《书议》中描写草书的这段,对我学习草书是个非常严重的打击,因为我感觉自己像个凡人,很难领悟这仙人之术,真是漫漫天涯路,遥远的云和树……
“然草与真有异,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岩谷相倾于峻险,山水各务于髙深,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髙,虽妙筭不能量其力。是以无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观之者,似入庙见神,如窺谷无底。俯猛獸之牙爪,逼利剑之锋芒。肃然危然,方知草之微妙也。”——张怀瓘《书议》
译文:草书与楷书的用笔和结构是不同的,楷书写好一字其笔意也随之终结,草书写成一行其笔势还未完了。有的好像烟云迷雾在忽隐忽现,有的好像闪电流星在闪烁发光;既体现出风神骨健的英资,又呈现出急剧变化的态势。有的如同云霞聚散,彩幻多变;有的恰如龙腾虎跃,气宇轩昂,遒劲雄强。有的好像山谷竞相比奇争险,悬崖欲倾;有的好像山水追求高深,奇特幽远。把宇宙间的万象概括起来,精练浓缩到一点于笔端,造化出千姿百态的奇光异彩。
或者寄雄心壮志以酬宏愿,或者扩散郁结以开阔胸怀;虽有尊贵地位不能抑制高傲,神机妙算不能自量其力。要以无为而用,必等同于自然的力量;取其客观事物形态,总结提炼成为理念。很多人都不知这个道理。有时候只能心中默契,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观察起来,像似入庙见神,表面上冠冕堂皇;又如同望那无底深渊,令人神秘莫测。又像俯首在猛兽牙爪之下,或是逼近到利剑锋芒之前。既严峻又险恶,这样方能领悟到草书的深奥奇妙啊。
这种草书我认为唯有张旭可以表现,图为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释文: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诗为枣)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虚(原诗为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