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宝玉房中的大丫头。她生得美艳如花,是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的“病西施”(第七十四回),如同“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般娇嫩可人,晴雯又有着“能说惯道,抓尖要强”的伶俐“巧嘴”(第七十四回),兼具不安身份的狂性子,不屑主子的恩典。
诸多评论家也认为“晴有林风”,为黛玉之影。但这位“俏丫头”、“勇晴雯”却命运多舛,落得个“招人怨”而“抱屈夭风流”的下场。深究下来,这主要是因为她过于自负而导致的缺心眼儿。
晴雯心理不设防在于太自负
不少人都认为,“晴有林影,袭乃钗副”,同为宝玉的贴心丫环,晴雯如芙蓉花般明丽耀眼,而袭人则是如桃花般低眉柔顺,结局也截然相反,晴雯是被撵了出去含恨而死,而袭人则是换得了圆满的姻缘。观晴雯之言行举止,虽然性格突出,但与袭人相比,晴雯的确是不大会做人,这主要是因为晴雯的人格有些过于自负。
自负型认知误区的突出表现为自负型的人格及其人格带来的一系列认知错误。主要表现为:
①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期待他人的特殊偏爱和关注;
②自我评价过高,为人清高,自命不凡,极端的自我专注,较少关注他人,缺乏同感共情的能力;
③经常有自我陶醉性的幻想,无法认清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处境;
④在团队合作时,虽不乏责任心,却时常自负傲慢,漠视团队其他人的自尊和利益,并对他人的批评不屑一顾,甚至对他人妄加批判,导致关系不和;
⑤面对冲突或矛盾时,不懂得控制情绪,表现出较为激烈的情绪反应,容易形成消极性甚至毁灭性的对抗,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晴雯虽是个丫头,却比其他丫头都长得美。
凤姐曾说过:“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长得好。”(第七十四回)王保善家的也认为晴雯“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自然更得宝玉的偏爱,美貌和宠爱也助长了晴雯的性情,“一味任性,不计利害”。有趣的是,晴雯的火暴性子尤令宝玉喜爱,而其美貌和性情互补,使得晴雯在怡红院里颇受宠爱。
这份宠爱也导致了晴雯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偏差,有时候把自己当成大小姐。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纹因得了太太的奖赏而高兴万分,而晴文则嘲讽秋纹是“没见世面的小蹄子”,更表示:“要是我,我就不要……把好的给他,剩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晴雯心气甚高,不屑主子的赏赐,没有当丫头的自觉和顺从。这样的心思传到王夫人耳中,恐怕是不会高兴的了。
第五十一回,晴雯麝月皆卸罢残妆,脱换过裙袄。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净了我再劝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三更半夜,麝月起来服侍宝玉喝茶,晴雯也来讨茶,麝月只得也服侍她漱了口,倒了半碗茶给她吃了。
第二十六回,晴雯生病了,太医见晴雯的金凤仙花染的指甲和削葱根般的手指,以为晴雯是小姐。在生病休养期间,晴雯得到了宝玉周全而细致的照顾,为她要汤要羹进行调停。佳蕙曾暗中嫉妒晴雯“伏着宝玉疼他们,众人就都捧着他们”。晴雯的架势在怡红院的小天地中有宝玉撑腰,自然不成问题,可不巧被王夫人看见了,便惹来了祸端。
第七十七回,与宝玉的最后会面,晴雯也忿忿不满:“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晴雯与宝玉之间并无私情,也无勾引宝玉,一切不过是虚名。
从晴雯的认知而言,她觉得自己并无不妥,身正不怕影子斜,她做事一贯是爽直透彻的,这是晴雯最惯用的自我防御机制,她以为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她怒斥丫头是因为丫头们做错了事,抄检大观园之时,她将箱子倒了个底朝天,是因为她自觉没做亏心事,别人也就没有小辫子可抓。
事实真是如此么?显然不是!
宝玉为她千金一笑而献上扇子任其撕,为她暗中打点找来太医看病,甚至放任她一起打闹嬉戏,这种种暧昧看在明眼人眼里,又会作何感想呢?总之王夫人是“很看不上那狂样子”(第七十四回),凤姐觉得她“轻薄些”,袭人也觉得:“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了,未免轻狂些。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心里是不能安静的,所以很嫌他。”(第七十七回)
一个人即使是行的再端正,也不要将自己孤立于他人与环境之外,还需要看看周围的反应,毕竟人不是孤立于世的,善于感知他人对自己的情绪,与人交善,这才是处事之道。
晴雯的教训也在于此,她太过于专注自我的做人正直与清白而不知检点。晴雯是个聪明人,却是瞻前不顾后,引起他人的嫉妒和王夫人的误解,最终自身难保。
文字整理源于岳晓东《红楼梦人物分析与情感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