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个月一直在研究写作的事情。
也听了几个知识付费试听课。
确实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但是我还是没有报名参加正式课。
一来呢,一天看小孩时间不确定,怕报了名总是没时间学习。
二来呢,我觉得还没有到了要报课程的阶段。
我现在的状况也就是一个抱奶瓶的婴儿。
那些密集度高的知识一股脑的塞进来,估计也吸收不了多少。
看着别人上稿,自己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
记得作家袁依之前直播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原话怎么说的,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意思是要写作,你先要拆分100篇文章,自己写10篇文章,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再去报班才有意义。
她说的这个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之前看某书博主在直播给学员改稿,他写的内容有点类似这样的:
我今天心情很好,我心情很好是因为我今天工作表现好,工作表现好,我的领导夸我做的好。
这样的文章,我相信大家肯定都读不下去,用词实在匮乏。
这样的凑字数,真的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想很多人报班,都是因为导师承诺那句:可以提供资源对接投稿。
可是这样的写作水平,估计写三五个月也很难上稿。
也和同一期培训的学员聊过,她调侃的说:我是一个老韭菜了,听了几个了,还是写的不怎样。
这件事我觉得可以谈谈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自己真的太重要了,我们总是太注重找方法,听了这么多方法肯定也都有了,可是为啥没有结果。
第一个原因,太过着急了,每个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你看着别人上稿,可能人家自己自己摸索了很久了,就差临门一脚,所有人家报班是带着问题来的。
可对某些人而言呢?上学写作文总是想办法凑字数,基本的表达都是问题,显然这件事在你这里很难这么快结果的。
第二个原因:太神话导师了,觉得报了班就可以立马从蹒跚学步的喝奶娃,变成了能说会道的大作家。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个原因,你忘记最核心的问题是自己。我们要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你要问下自己,你是否真的静下心,在这个行业沉淀了足够的时间。
听了好几个课程,发现他们都有共通点,都让阅读拆解粥左罗的《学会写作》最早的一个课程给发过这个书的电子版,但是我没有太在意,那段时间也是孩子湿疹最严重的时间,也没有心思听课程。
但当好几个班都推荐拆这本书时。我又重新打开了,感觉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翻开书发现里面讲的真的很干货,对于初学者的所有问题都能在里面找到答案。
之前一直很着急,总是研究各种投稿渠道,看别人发了多少稿费,可是忘记了最根本的问题。
万丈高楼平底起,只有地基大好了,才能稳扎稳打。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持续的输入与输出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