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蓝收到朋友发来的信息,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还有这样个节日吗?!
问度娘还真有,“国际不打小孩日”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4月30日。
咱们传统里打小孩好像是个天经地义的事,“棍棒之下出孝子”“岳母刺字”……。记得某次表兄弟姐妹聚会,不知谁起了个头,大概就是小时候咋被打的,然后就成了痛陈拳脚斗争史的大场面。大伙儿说的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内容花样百出、推陈出新……。最后感叹,现在都说不让打孩子,可是不打咋管呢!
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不打就和没听到一样,揍一回就好了“🙉
偶尔听到这样的声音“熊孩子又闯祸了,我和他爸爸(妈妈)在商量今晚咋打!”😮
当然也有这样的声音“没控制住,就上手(脚)了,打完了我也心疼啊,亲生的”🤦😅
总体来说“打”是一种方法,可能是管教的方法,也可能是让糟糕情绪释放的方法。
那我们可能就要问问自己,如果是一种方法,那么是不是也可能有别的方法?与其说是“打”管教了孩子,不如说是“管教”管教了孩子。
如果我们没有别的方法,那不是你的错。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是否我们小的时候也没有被用其它方法对待过。我们也可以回忆下被那样对待的你,在那时候是什么感觉?恐惧、孤单、伤心、愤怒、憎恨、厌恶……?但一定不是开心、痛快。
如果是释放糟糕情绪的方法,那咱们还真的需要找个别的方法。也许是被孩子气到了,但咱们成年人把孩子当出气筒,总归是不太理想。
“打”可能不仅仅是打
咱们老话里有这种表述“打脸”-没面子,“打眼”-看走眼,这都不是真的打,但是真真实实的“打”。动嘴,或者冷暴力,也是打,打的是孩子的自尊。被打掉自尊的孩子要么恐惧顺从,要么叛逆暴力。所以,世界不打小孩日,咱们不动手(脚),也不动嘴,也不冷暴力,反正不“打”
将忍耐与爆发变成和善而坚定
可能会有家长说沟通没用,那大概率是沟通的方法不对。
蓝绝对相信在“打”之前,你已经将你的要求说了八百遍了,可是这八百遍可能是无效的,如果八百遍都没起作用,那当然是个无效的方法对不对?无效的方法当然无效对不对?就算说一千遍也是无效对不对?
那我们就不管了?
当然也不是,是不是除了“打”就只有不管(骄纵)一途呢?黑与白之间还有很多很多的可能,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中间的路,我们需要找到它。
情绪来了,我们需要看到,当我们清晰自己发生了什么,才可能尽最大的努力用和善的语言把我们的情绪和期待表达出来,同时坚定在我们的立场和要求。如果我们马上就要爆炸,至少我们可以主动的让自己停下来,让我们的情绪缓解到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然后再去和善而坚定。
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负责任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能力的。
今天我们的生活富足美好,孩子们不必为生存、为一家人的吃喝住行操心,但也因此孩子们缺少了培养出自己是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各种起起伏伏的信心的机会。
所以我们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负责任的机会;
同时当然也不以锻炼的名义人为增加负担;
更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让孩子为所欲为,
我们应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
同时和善而坚定。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家长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我们都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但那不完美恰好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地方。
从4月30日到6月1日刚好一个月的时间,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五月份不“打”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