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翻过《亲爱的三毛》这本书,记得书里有一段话,大意是: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听上去似乎很有些道理,但生活里,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平事,谁又能始终克制不抱怨呢……
一、抱怨只是咬着牙留下的印记
我的朋友A是个商人,典型的女强人,四十岁不到的年纪,做事干练且经商有道,方方面面的关系也是四通八达,平时聊天我总能从她那里学到些经验,认知一些新的知识。
就是这样一个我认为的聪明人,最近却一直在抱怨……作为铁杆儿朋友,我肯定要献出我的耳朵,于是我知道了她的难处。合伙人背叛,公司面临拆伙的困境,原本企业一片大好的形势就这样突然戛然而止,但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上市前景几乎尽毁,手头的一些客户资源以及合同也一起毁了,损失何其惨重……我不善商道,只能听她巴巴抱怨,这苦水的龙头拧开就很难关上了。
我倾听着,偶尔插上两句赞同的话,偶尔提供两个所谓的解决之道,但其实人家多聪明的生意人呐,我能提出的办法可不就是下下策么。
于是,又深入了解,才发现所谓商者,都是通晓人情世故、善于应变的一类人,她一边儿抱怨,一边儿自个儿就想出了很多辙,我的那些方法在她的奇谋妙计面前真的是太干巴,且完全不值得一提。
2个多小时的苦水,道出了多多少少拼搏、隐忍的故事,感叹了生意场上那些难以启齿的龌龊勾当……我细品了一下,其实自己根本没什么能帮她的,唯一庆幸的是给她当了一回听众,听她把满肚子的抱怨喷薄而出,听她为了生存做出的种种努力和改变。
临了,我安慰了她几句,还拍着胸脯答应但凡有需要帮忙的一定第一时间就位。说到底,朋友A还是个普通人,只是一个比大多数人更聪明的普通人,她咬着牙隐忍着、挣扎着,把自己遭遇的不公慢慢磨平,而抱怨或许就是这些努力留下印记,谁说聪敏人不抱怨,埋在心里久了不迟早得生病么……
二、抱怨需要正确舒缓渠道
朋友B也爱抱怨,他倒不是个太精明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胆子不大工作也算勤勉。
早些年,也从没听他表过什么不满,可能是这两年年纪也慢慢上来了,孩子也慢慢大了,家庭面临的压力迫使他工作上更加努力了。
但有时候老天爷就爱跟人开玩笑,他越努力就越不得志,领导不器重,评优不考虑,别人浑浑噩噩也是升得升、奖得奖,只有他兢兢业业却一无所获,心中的郁闷一时满腹。
我劝他,有什么想法可以和组织上反映一下,毕竟都是为了工作,公平对待也是起码的尊重,何况这是政府机构,应该鼓励体察下情。
朋友B却很苦恼,他没有选择直接表达,而是想通过更积极的工作表现来获取领导的肯定,心心念念毕竟天道酬勤,但没成想又是一年二年三年坚持下来了,工作上没有一点好转,心底的怨愤却越积越多。
其实,社会上这种情况也算屡见不鲜,人和人本就讲缘分,哪怕他的工作表现受到了同事的充分肯定,但决定权却始终掌握在一个否定者手里,谁遇到都会苦恼,更何况朋友B这样选择隐忍的人。
最近,他的抱怨开始升级了,偶尔也会发泄式表达对领导管理能力的无情挞伐,我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清晰感觉到怨恨和无奈。于是,耐着性子劝他去直面反映,如果三年的努力还不能打动领导,何不直面对方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长此以往自己内心郁结对自身健康和家庭也是极为不利的。
几经劝说,朋友B总算去和领导方面反映了自己的心结,一个勤勤恳恳的公务员,只是想得到相对应的工作肯定,将胸中的话都一五一十地倒出来,不管是否会有收效,我这朋友内心的怨气也算得到了缓解。
一个月前,我再和他交流,感觉他的状态好多了,是否得到了正面回应,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肯定,不得而知,只知道直面问题相互沟通要比一味隐忍来得管用。
我不是什么心理学家,不过每个人都有性格和心理上弱点,抱怨是一种情绪的表现形式,不管聪明与否,都有抱怨的权利和理由,如果你身边有朋友需要这样一个倾听者,你会愿意聆听这些抱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