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历过他人的生活,你怎么可能懂得别人的苦?更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随意去评判别人。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当我们以一颗对他人没有期待的心,接纳一切事实,才有可能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惊喜。
如此,无论发生什么,内心都可以平安喜乐。学会理解,一切都不成问题。
自从写作以后,发现自己心态更平和,本就不喜欢争论,现在更安于当个听众。有时候无意中讲了一句话,发觉别人会错了意,便不再解释,真是言多必失。
前天,走到院子里看公公在擦一盆兰花,说是要带到县城。我无意讲了一句,这个花盆挺漂亮,值不少钱吧?
婆婆马上接着说:人家给你儿子台子上买那么多花?就不是钱啊?人家花的钱也不少。还说,她买了好多花,他们不会养,几天就死了。
原来这又是要送给儿子那个阿姨啊?我都不明所以,明显感觉到婆婆话里的刺,看来我这话讲得时机不对。讲真,我真的无所谓,反正东西也是你们的,爱送什么给人家也是你们的自由。
看着婆婆兴高采烈的样,就算被她误会也没什么,只要她开心就好,想说就说几句吧。只听她在那边说:小元要是看到这个花肯定很开心吧。
多亏还没有阻拦她呢,这是在乎我的话,想找个合理的解释吗?看来她是完全忽略了我的感受。
老人家第一次从农村走出来,遇到一个出手大方的,真的以为人家就是对他们好,这也是可以理解。
我一直觉得奇怪,于是询问儿子,那个阿姨为什么对你如此好?儿子轻描淡写一句,很正常啊,我们家对她也很好。
哦,原来是相互的,这就是彼此的缘份吧。现在公公婆婆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给她,这次还特意去山上为她采了弥猴桃。讲起她的笑声也是那么有感染力。
可能我这个人比较现实吧,总觉得这种你来我往的事,其实玩的都是算计,谁又愿意吃亏呢?一个有所图,一个为了报答。
生命中如此多陪我们走过的人,哪个不是过客?外面物质世界再精彩,一切终就不过是虚幻。你以为是真实的,或许隐藏着更深层的目的。
这个世上除了菩萨,很难有如此大爱的人。我们都以为自己很特别,所以才值得别人付出,真实的理由或许更令人寒心,人家只不过是想挑个可以等价交换的付出对象。
就拿儿子这个阿姨来说,我觉得她挺会挑人。毕竟是经历过生活苦难的人,看人也是特别准,的确公公婆婆是那种不会让她的交换价值折本的人。
他们种的菜让她去菜地里摘,下雨了,给我公公打个电话,马上帮她收衣服。干旱了,可以去我们那个院里提井水浇菜,一天要省多少时间啊?生活中还有多少便利,我不得而知,就光那井里的好水,也足以让人家作出这样的选择了。
发现我也挺无聊,居然花如此大篇福去猜测人家的动机。只是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我看得比较透,真的落到自己身上,我或许也和婆婆一样,觉得自己很特别。
因为我是好人,善人,所以别人才选择与我聊天,觉得我值得信任。我就是这样被骗的,当时还以为真心在帮别人,从来没想过,象我这么善良的人,怎么会遇到骗子?
这里不是说人家就是骗子,而是觉得婆婆此时的心理与我那时如出一撤。婆婆说那个女人不跟别人接触,只选择跟他们交往。她儿子说她话多,她跟她儿子说:你看我和别人有没有话?我只跟奶奶才有话讲。
这些话听得我婆婆心里乐开了花,不管怎么样,有人能逗她如此开心也挺好,起码可以让陪读的生活更多一点乐趣。就冲这一点,我都应该感谢人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