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老师,段老师,你赶紧去教室里看看,抗抗(化名)又在教室里大喊大叫,还把同桌的椅子摔在了地上……”我赶紧放下手中的作业,奔向教室。只见抗抗呆坐在地上,不停地用手拍打着他的脸,脸上出现了可怕的红痕,眼泪不断地往下淌。
抗抗这个孩子比较特殊,听前任班主任说,抗抗特别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大,稍有不满,就会摔桌子、砸椅子,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同时,抗抗还会不停拍打自己脸部,作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来。教抗抗不到两个星期,他已经砸了四次桌子,跑出教室三次,还扇了自己两次巴掌。
抗抗这么容易激动,我真害怕他伤到自己、吓到同学,一味地批评他、教育他会有用吗?通过最近的一次实践,我发现改变心态,换种方式和思路去和抗抗交流,能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首先,调整好教师的心态,轻松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
李希贵校长曾经说过:“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感,让这种情感适时地、恰当地发生在正确的对象身上,以影响对方的成长。”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认知,也会影响孩子问题行为的解决。
面对抗抗的情绪激动,我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顺着抗抗说的话,先安抚他,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抗抗情绪激动的时候,先带着他离开教室,去安静的场所让他先冷静下来。待他情绪缓和后,再表达我的感受,告诉他我的担心,并针对性地提出我的建议。经过一些交流,抗抗控制情绪的能力提高了,他减少了摔椅子的频率,拍打自己脸部的次数也减少了。抗抗的小进步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这也意味着我的付出有了收获。
其次,调整家长的心态,自然面对孩子的冲动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很多家长会把自己工作上遇到的问题转嫁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了“情绪垃圾桶”,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抗抗的母亲性格急躁,再加上平常的工作强度大,一旦抗抗在学校出现了一些问题行为,回到家里不是批评就是打骂抗抗。也正因为抗抗母亲粗暴的方式,导致抗抗以更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甚至威胁到了其他同学的安全。为此,我跟较为理智的抗抗爸爸沟通,建议他多多疏导抗抗母亲的情绪。闲暇之余,多带抗抗去室外活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也感染了抗抗的母亲,渐渐的,抗抗母亲开始温和地面对抗抗发脾气,也更理智地接纳了抗抗的与众不同。抗抗的脸上时常挂满了微笑,他对待同学也更加友好了。
第三,调整孩子的心态,用兴趣助力孩子成长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地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转变孩子的问题行为。
抗抗这孩子虽然情绪波动大,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而且作文写得特别好,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班每天都会写小练笔,而我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在他的练笔本上表扬他的用心,同时在班上朗读他写的小文章。抗抗特别激动,文章写得越来越好。近期,我还把他写的一篇文章投给了杂志社。文章或许有疗愈的作用,抗抗安静的时候更多了。
通过这些实践,我才发现,其实换了一种方式,对抗抗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呵护,多了一份关注以后,抗抗的情绪问题就不再那么难以解决了。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努力下去,抗抗一定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快乐地面对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