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月的日记

五月的日记

作者: 莲花白雪 | 来源:发表于2024-05-24 14:51 被阅读0次

      五月的日记

          周末有雨。气温下降,这个时候正好休养生息。听风听雨听禅声,何处不可安放一颗羽毛?何处不可寻一支莲荷,或许一曲清音雅韵不可缺少。有些无法言说的只有与笔下倾诉。

        谷雨之后的雨越发缠绵悱恻,夏日的到来过山车一样的温度,忽高忽低的背后,黑云翻墨未遮山的天空,怎么也找不到夏日的感觉!

        窗外的雨细细密密,听雨声。我的一泡茶里沉浮几许青叶,几许风落的槐花,几许荷叶的水滴,该如何自处这零落的风声?芭蕉叶,盛满水的温柔,卷成一杯,送给这一天的下午悠闲的时光!

          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如何活的真实”这个人间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又该如何面对这人间疾苦与欢悦!由此,不由想起废名先生的诗来。(附录诗文如下)

    《十二月十九夜》是近代诗人废名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36年,收录在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水边》中。这首诗意象恍惚,光怪陆离,却包含无限生机。这首诗运用跳跃性的奇思异想和干净利落的语言创造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虚幻感,有一种中国古典诗歌论所说的“镜花水月”之美。

    中文名

    十二月十九夜

    作者

    废名

    创作时间

    1936年

    出处

    《水边》

    诗体

    新诗

    作品原文创作背景诗歌鉴赏名家点评作者简介TA说参考资料

    作品原文

    十二月十九夜

    深夜一枝灯,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

    是花,是鱼,

    是天上的梦,

    海是夜的镜子。

    思想是一个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灯,

    是炉火,

    炉火是墙上的树影,

    是冬夜的声音。

    诗歌鉴赏

    冬天的深夜,诗人默坐在房中,他面对室中的一盏灯,眼前仿佛出现了耸立的高山、潺潺的流水,而寂静的四野又宛如大海一样包围着他。他想象夜空闪烁的颗颗明星,仿佛是座座鸟林,又仿佛是温馨的花,是游弋的鱼。变幻不定的星室给他梦幻般的感觉,仿佛蓝天的梦魇。而满天的星斗,倒映在海上,海仿佛是夜的镜子。诗人浮想联翩,又从夜景回到自身,觉得自己美好的思想仿佛是一个美人,是家,是日,是灯,是炉火。跃动的炉火在墙上留下影子,仿佛树影一般。在诗人的感觉中,这活动的树一般的影子,仿佛是冬夜的声音。这就是这首诗在读者面前呈现的一连串的意象和诗人抒写的对冬夜的感受。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颇有特点:一是它不作架空抒情,而致力于意象的呈现,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诗人的心境。它的篇幅短小,然而意象繁复。诗人通过一连串跳动着的意象来表现自己飘忽不定的思绪。诗人不说自己的思想如何美好,而是通过隐喻,将自己的思想比作美人、日、月、灯、炉火。美人、日月、炉火等都是美好的事物,它们都有助于将情绪客观化,从而使诗篇生动形象,增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二是观念联络的奇特。星与鸟林、花、鱼、梦,思想与美人、家、日、月、灯、炉火,这些不同的事物之间似乎没有共同点,然而诗人却通过想象,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在艺术表现时又省略了联络的字句,从而反映诗人思路的飘忽与意识的流动。三是运用通感手法。这首诗的末两句“炉火是墙上的树影,/是冬夜的声音”,诗人以听觉来写视觉,突出了诗人冬夜的强烈感受,抒写了诗人冲破冬夜的寂寞的主观愿望;在艺术上,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使诗的语言富于弹性与新鲜感。[2]

    名家点评

    中国当代哲学家汤一介《寻找溪水的源头》:他记得,在1947年读这首诗,他就喜欢了它。为什么?说不清,是韵律,是哲理,是空灵,是实感,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总之说不清。可是这首诗也许是他至今唯一依稀记忆的一首现代诗。他有一个感觉,废名是不是想在一首诗中把他喜爱的都一一收人呢?“灯”“海”“花”“梦”“镜子”“思想”“美人”“家”“日”“月”“炉火”“树影”“声音”等等,如何由诗句把这些联系起来,这真要有一种本领,废名的本领就在他的眼睛和耳朵和心灵。你看,废名开始用“灯”,结尾用“声音”,中间用“思想是一个美人”联系起来。他有另外一个感觉,这首诗表现废名的思想在自由地跳跃,无拘无束,信手拈来,“情景一合,自成妙语”。这是“真人”的境界,“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他爱这首诗,一直爱到今天。[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早《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典藏》:这首诗不是在写一种情绪、一种意境,它更多的是涉及层哲理、一些感悟,所以它的意象更为流动,空间更为阔大。“深夜一枝灯,偌若高山流水,/有身外之海。”劈头几行,就给人以天外飞来的感觉。“灯”在废名的诗中一向是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尤其是在“深夜”,因为在漆黑静谧的深夜,灯却可以照出一方光明的天地,但这光明又是远不足与周遭的黑暗相抗衡的。这个意象可以对应人的内心/身外,对应人在大干世界中的渺小、孤独。所以仅凭“深夜一枝灯”,就可以让人仿佛身处高山流水环绕之中,身外是万物之海。这里的“海”是一个佛教用浯,指称的正是世界万物。[4]

    武汉大学教授方长安《诗歌经典鉴赏》:这是一首充满禅味哲理的现代诗。诗歌起笔“深夜一枝灯”,看似平淡,写十二月十九夜诗人室内的一盏灯。这盏灯照亮黑夜,给诗人以光明,但由全诗内容看,它又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盏灯,而具象征意味,即照亮诗人灵魂之灯。这种象征意味使诗歌意蕴由现实层面进入精神领域,直逼人的灵魂,所以它奠定了全诗参悟人生的哲理基调。[5]

    作者简介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人。192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本科英国文学系,并参加语丝社。1929年大学毕业后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故乡任小学教师。1946年返回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1963年起任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作有多部小说。[6]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分享见解,

    点击发布

    纠错

    参考资料

    [1] 乔以刚,李瑞山,李新宇 ·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04年08月:第306页

    [2] 公木主编 · 新诗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91年11月:139~140页

    [3] 汤一介 · 寻找溪水的源头 · 海天出版社 · 2016年09月:第177页

    作为一个 21 世纪的写文字的人致敬经典,同时也在文字里面寻找本真的自己。

    20240525 下午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月的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px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