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已经过去超1个季度了,趁着今天读书日,推荐前段时间看的几本书。
看的比较杂,家里书柜里的几本,有些这次翻了第二遍。然后没办法,只能在手机上看电子书,网易蜗牛的观感还好,绿屏的护眼模式,可以划线、批注、提问、小组共读,更像是一个多人在互动式阅读,以前一直不太适应在电子设备上看书,当真的沉浸其中,倒也顺其自然了。不过有个缺点就是,因为我喜欢一个时间段同时读几本书,导致有些人名不太记得,再重新翻的时候很麻烦,还有些内容看的不够详细。
新经典曾经出过一篇文章,列举了几十种看书的小习惯,我稍微整合了一下自己的。包括但不限于:会划线标重点、摘抄喜欢的词句、会在新书扉页写上购书日期和来源、喜欢在坐火车时看书、旅行包里必定放书、会因为某个人的推荐而去看、会读喜欢的作家系列作品、会囤书,哪怕看不完、还有会送书给喜欢的人。
如果以后你们想送我东西,不知道选什么的时候,那就送本书吧,我肯定喜欢。
1. 局外人——加缪
加缪距离第一遍看过去了有三年时间,小说很短,情节和人物也不复杂,整体给我的感受就是平静。和国内一直在宣传的孝和善反其道而行,更突出主人公默尔索的冷与恶,所有的一切他都像个外来的,也是书名《局外人》的真正写照。
单看书觉得有点无法理解,为何一个人可以如此冷静,像没有七情六欲般。母亲的离开、自己身处困境都无动于衷。比起这部小说的内容,对其的分析和评价更喜欢一些。
加缪写的另一本《鼠疫》。疫情期间,散步的时候听了几集道长的讲述——八分特别篇,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2.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余华
余华他的一本随笔集,内容很丰富,涉及他和他的孩子的童年故事、他的生活、阅读和写作。
前半部分童年,从一位父亲的视角出发,写了儿子刚出生不久,他对他的一些期望以及两人之间很童真的部分。印象比较深是儿子喝的是可乐,父亲一直告诉儿子这是酒,当儿子喝到真正的酒时,才知道原来自己喜欢喝的一直是可乐。还有一篇父亲想培养儿子的音乐细胞,给他听高雅的巴赫、德彪西,结果一首小燕子穿花衣,直接粉碎了前期的各种栽培。
后面则偏文学一点,提到了很多名著和作家。他的随笔和小说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小说有很多韵味和点到为止,随笔则更生活化、更贴近内心一些。
3. 死亡清扫日记——前川誉
前川誉很神奇,是在看小说,又比小说更真实一点的感觉。第一本在手机上看完的书籍。好几个故事组成,准确点说是好几个死亡的故事。
书名是整本书的一句话总结。人死后,由清扫公司去帮忙收拾。总会有那么一个特殊的物品成为死者和生者之间的联系。看的过程中,一边经历着别人的死亡,一边庆幸着自己的存活。
很多关于死亡的见地还是很新颖的,这是谁都无法准确描述的一种体会,通过观感,通过别人的讲述。把身体和灵魂用肉眼看不见的某种物质去分割,残忍中透着莫名的心疼。但其实无论怎么样,每个生物,只要活过,或者默默无名或者千古流芳,总是会留下痕迹的,在一些人的心上。
说有趣,倒不如说很有意义。可能在以后自己身边发生一些变故时,会想去再看几遍。重新思考活着和死亡的联系。
4. 醒来的女性——玛丽莲·弗伦奇
玛丽莲·弗伦奇听名字大概也能猜出是本女性书籍的书。很长,看的时间也持续的比较长,中间还穿插着看了点别的书。
《醒来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抑或热血沸腾的小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甚至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百度百科
今年看了还蛮多关于女性相关的资料,书、电影、采访等等。因为自己是女生的原因,对这一类的天然就想靠近。很幸运生活在20世纪,对女性的歧视很少,在个别的工作环境和场合下还是难免,只能说也是一种保护女生的方式。
但其实无法否认的一点,女生性别的被动和生理性质上带来的恐惧。
我是第一次知道自愿怀孕这个词。大家对于一对夫妻婚后什么时候要小孩,听到最多的回答就是顺其自然,可他们真的能够顺其自然么?这当然不是字面意义的能不能怀上,而是社会对女生背后的指指点点,好像你必须在婚后多长时间有孩子一样。
就这样被动的掉入一些人的诱导中,因为别人根本不需要经历怀孕的过程,更无需负担一个小孩今后的成长。
歌颂母亲的伟大,也别忘记她曾经是个女生,给予她们关心,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比仅仅呼吁男女平等更重要。
5. 谁都不服就扶他——扶他柠檬茶
扶他柠檬茶我去年生日,朋友送的礼物。如果你特别喜欢看故事,如果你无法认真的看一本长篇小说,这本一定不用错过。
里面有各种类型的,悬疑、撒糖、无厘头、科幻。带你看大千奇异世界,破人类脑洞极限。
这是一本能量书,不开心必看,开心更要看。
已经申明原创,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水杂谈。
感谢!
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