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后散步,与同事交流了很多育子心得。
因为每个孩子智力、性格不一样,每个家长的智慧、期待也不一样,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呈现的问题一定也不一样。
我要说的是,拥有性格稳定而平和的父母,比拥有有钱有势的父母更重要。
相比别个,我更看重一个孩子是否拥有安全感和自由的心态与灵魂。
反思女儿的成长之路,我的内心充满遗憾,这份遗憾源于我自身,而非女儿。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性格急躁、智慧不足,经常自以为是,给了她成长很大压力,造成她的精神内耗,好在我极时彻悟与调整,才终于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但女儿却高频地说着一句话:妈妈,你把我教育得太好了。
她的反馈既让我喜悦,又觉摸不到头脑。
她说的这个好指什么?
我想首先一定是人品、是三观、是正念与慈悲心,是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勇敢担当的精神。
女儿的反馈消弭了我内心的沧桑感,但丝毫不会降低反思后对自己的批判。时时内观,时时觉察,时时调整,这本身亦是我们生命不断成长的过程。
这样一想,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放眼望去,所有人、所有事都是你的镜子和反射,一定程度上,他人就是你,你就是他人。怎么理解呢?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生起了厌恶心,这种情绪在心间徘徊,这时,你就要问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对?厌恶便是当下的你,当下的你并不美好,而并不美好的你,是你想要的吗?因此,一念而顿悟。
一个情绪如此,很多事皆如此。因此才会有周围一切都是我们投射的认知。所以,在这一点上,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
对孩子也是如此!
教育孩子,不是发泄情绪,不是价值观代入,更不是控制,是尊重,是聆听,是鼓励。
智慧不在“快”中,而在“慢”中,在于延迟反应的思维与思考中,在于等待中,在于默默的关注中。
教育孩子,不能全力以赴,一生只做这一件事情,而是大人有大人的事,孩子有孩子的事,大人的做事态度、面对困难时的选择等都让孩子学有榜样。
教育孩子,既要让孩子尊重知识,体味知识增长带给自己的快乐,又要让孩子充分享受音体美、文学带给自己的生命体验,让他的精神世界尽量充实。
有时间的时候,多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去开阔视野,多见世面,这份获得是课堂给与不了的。
给予孩子一定支配金钱的快乐,从小给他一定的自主决断的权利。让她在支配适量金钱中选择和判断。
当孩子有疑问,为她解答时,不要一步告诉到位,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她思考,培养哲学思维。
总之,我们要给与孩子的很多,但前提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先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