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精彩了五季的《奇葩说》,这一季又让我们认识了许多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他们的话题不约而同的指向了一个地方“网络暴力”,前几天,选手傅首尔更是发长篇微博对怼董婧怒斥“键盘侠”,不仅让我们唏嘘,互联网时代的弊端,网络暴力何时休?
最近四川德阳35岁的女医生安颖彦在闲暇时间游泳的时候,与人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双方在不是很理智的情况下,大打出手,之后,由于另一方对警方的调解不是很满意,于是开始用“人肉搜索”的方式,本地的微信群中,流传着安颖彦及其家人的个人信息,结合自己单方面关于泳池里冲突的描述,吸引了大量的关注。随后,当时在泳池方式冲突的短视频也被省级电视媒体转载和播报,德阳本地的一些微博大号也在转载这些视频,这一切让安医生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之中,多次难受的在车上流泪,终于在今年8月25日下午吞药自杀。
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个有着美好未来的白衣天使,被无情的网络暴力,瞬间吞噬了鲜活的生命,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交平台一个又一个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充斥着网络的各种话题,让越来越多的“粉丝”、“水军”、“键盘侠”,见者就喷,毫无底线,尽显丑陋。
我们不禁要问,网络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在网络的世界,不少网民长期侵染在不良的网络文化中,审美趣味变得底下,更甚有部分人将每月10Gb的网络数据量,用于网络小丑、色情和暴力信息的访问和交流,促使网络暴力的形成。
这种通过社交媒体把本来属于私人空间的不当或者敏感性质的行为,如病毒式的传播,轻则让受害者名誉扫地,重则受害人受不了人言可畏的压力,走上自杀的绝路。著名影星伊能静曾呼吁,“没有任何一个人应该承担他人的恶意,因为每个生命都不容易”。
在虚拟的世界里,人性的丑陋被肆意的放大,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均可以把不敢在现实生活中说出的恶言搬到网络上。
近日,微软发布一个名为DCI(数字文明指数)调查报告,对全球来自14个国家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将网络暴力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行为举止、侵犯骚扰、损毁声誉、色情暴力。通过对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综合打分,得分越高代表网络暴力越严重。
根据这份数据,全球平均网络指数是65分,中国得到67分,排名第八,处于中游水平。
而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约69%的成年人表示,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人们用刻薄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人,微博、贴吧、qq等社交软件交流简单,功能多样,无形中为网络暴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任由网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
或许有些人觉得这没什么,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在你的社交账号下评论恶俗语言攻击你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是什么原因让有些人痴迷网络暴力?
根据马斯诺欲求层次理论,语言沟通是贯穿每一个层次的需求,不仅是生理需求,也是的实现自我需求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粉丝”也好,“吃瓜群众”也罢,在网络中进行交流互动,只要有足够的表现力,便可以在网络人际关系中塑造理想状态下的虚拟身份,寻求新的虚拟社会结构的个人定位,以获得心理寄托和归属感。
在网络的世界中,开放、匿名,给网民一种放纵的感觉,可以对任何人、任何事,做出自己的评论。网络暴力伤人成本十分低廉,不需要面对面,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只要噼里啪啦打几个字就算完成。特别是一些“吃瓜群众”,随手的一个点赞,无意识的一次转发,速度就好似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负面事件被疯狂传播,一发不可收拾。
更甚,一段被人恶意剪辑过的视频,一些不怀好意的采访,都会使很多的网民,盲目跟风进行辱骂和评论,觉得在茫茫网络有了知己,自己不再是独自的吃瓜群众。这样的发泄,让他们获得了廉价的快感。
泰国有一个公益广告,一名菜市场的女人,每天的工作是收租金。脾气不好,行为粗暴,收租的时候,如果那个摊位不给钱,就会骂人,甚至动手。这一幕被上传到网上,转发、分享、谩骂,三天内被阅读上百万次。
很多网民,都用键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致表示,不去这个市场。让这个恶女人,无租可收。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伸张了正义,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惩恶扬善了。但是,事实是,这个收租婆让聋哑人进自己的市场,帮晕倒的人扇风,摔秤是因为商贩缺斤短两。
作家韩寒说过一句话,“在某件事情上,其实并不喜欢“吃瓜群众”这个词,也不喜欢看到各种段子和猜测,纵然人都有好奇心,但很多人都有另一面。”
“眼见为实”也许并不准确,因为你无法保证,得到的信息完整还是片面。
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言语出现在网络以后,各种“网络正义”应运而生,开始横行,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键盘侠”。
这种人平日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走上街头也不过是猥琐大众中的一员。从不敢高声语,也不敢与人争,人多处不善言谈,独处时在网络上却仗剑四方挥斥方遒。
《奇葩说》曾有一期的辩题就是:“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得到的结论是,我们除了能感受到他们身上一些所谓的“语言正义”,更多的是躲在键盘背后谩骂地攻击与自己无关的人。这些人,他们存在的核心:怯懦。所以不敢去正面发表自己的言论,只能躲在黑暗处默默发泄。键盘就像一堵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墙,发泄着内心的欲望,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
像反家庭暴力一样,反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虽然存在于虚拟世界,但对于社会的危害性不容小觑。
通常,对真理的曲解并不在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混淆。
非理性的网民群体攻击侵犯了事件当事人,对其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现实生活。受害人虽然可以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由于网络的无限扩散性,使其所受的伤害很难彻底治愈。
严重影响着网民的道德价值观。网络暴力冲击人自身的防卫系统,原本符合社会伦理、符合道德意识的价值观在网络暴力的冲击下会被扭曲。
网络自由的异化,无疑阻碍了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
面对着肆无忌惮的网络暴力,中国文明网提出了抵制网络暴力的三个关键词:平和、善念、敬畏。
平和—推动网民和大众形成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客观理性看待社会、面对现实,以平和健康情绪消除网络社会中的戾气,以内心和谐促进网络世界的和谐。
善念—激发、放大网民和大众心中的良知善念,形成“善语良言”的网络表达方式,消除网络暴力和传播伤害。
每个人都有发表评论的权利,但是不代表你可以肆意去恶意中伤人家,当你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论别人时,请你先自我反省一下。
敬畏—强化网民和大众的法治意识,在心中形成自由而不逾矩的底线思维,保持对法律、道德、社会、生命的敬畏之心,自觉抵制网络暴力。
目前,对于网络暴力,更多停留在口头谴责层面,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无法遏制网络暴力高发频发的势头。即便2017年10月8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出了文明互动、理性表达的要求,并且强调“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也存在难以落实的现实。
网络暴力是一场社会霸凌,许多影星都经历了致命的一击。
最近爆火电视剧《延禧攻略》里张嘉倪扮演的顺嫔,被人诅咒“不得好死”。之前的《甄嬛传》里陶昕然就因为扮演的反派“安陵容”,有一次她在微博里晒出女儿照片,却被人留言:“感觉你的女儿不会有好下场。”去年,《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许多网友入戏太深,对俞灏明饰演的反派杜明礼更是咬牙切齿,甚至在现实中也痛斥俞灏明。之后,忍无可忍的俞灏明发文称:“我愿意接受所有声音,但是我看不惯这些丑陋的心!”
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平常百姓,网络世界是公平的,今天你是施暴者,明天就可能是受害者,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次会不会被网络围攻。在生活中,难免被被舆论所左右,所以一定要谨慎,尊重别人,爱护自己,杜绝"网络暴力"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