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某个抱怨当红明星经纪人的微博下留了言,结果微博就爆了,有过来评论骂人的,也有私信劝删的。后来有朋友也过来跟我说,不要惹上这些饭圈的是非,到时候吃亏的是自己,严重的话被人肉也是有可能的。
多方因素综合考虑,我最后还是删除了评论,我的微博账号也得以保全,接下来继续过着怡然自得的日子,不会被人找麻烦,不会被炸号。
但这件事也开始让我反思,互联网时代似乎给予了人们最大的自由,可是有时却连小声嘟囔一句都不可以,成千上万的“执法队员”终日逡巡,一旦发现不安的火星就上前扑灭。
有时我们以为不自由来自强权的监督和舆论控制,但那其实是最后手段,民众的互相牵制反而是先于公权力出现的,它们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张大网,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都远高于我们的想象。
亚文化圈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软性文化,这一点在微博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什么性质的消息下评论,有没有艾特本人,有没有发超话,是带了本人大名还是缩写……除非是常年浸淫于此的“圈内人”,否则几乎很难理解和溶入这个体系,外人进入以前可能需要补课,明白专属名词和规矩。才可能在这个领域内自由活动。
而这样的交流背后,依然是前现代性社会就一直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人性。希望排除异己,希望党同伐异,希望世界按照自身意愿发展,希望自身的理想化投射不至破灭……无论在真人面对面的交流中,或是一天发一篇文章互相斗文的五四时期,或是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现在……本质上从未改变,只是媒介和载体不同。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我们不过是将“原本直接就可以作用在他人身上“的表达转化为要通过网络,通过软件,通过媒体,但躲在其后操纵这些话语的依然是人,互联网成为了横亘在“能够真实碰触“的人群之间的巨大而广阔的存在,作为主体的人反而被分散在棉絮状的数字化海洋之中,你的每一次表达,每一次信息接收,都不是经由肉身发出的,而是电波与讯号,是阅后即焚,是1和0组成的大数据……只是那些辱骂和恶意,即使经过了这些数据化的加工,也丝毫不会减弱,因为操控它们的终究是人,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描绘和表达,不会因为这些媒介的存在而被转性,由恶变善,反而会放大、扭曲、变体、重组……到达接受者面前的时候,恶意依旧是恶意,同时也会因为传递的失真,更加放大被误解的部分。
拉康所认为的语言的所指即是真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如此。这在前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存在的洞见,到了互联网时代依然具有鲜活的思想性。
我们已经习惯了电视节目,摄像头所拍到的画面即为真实,而“真实的”真实究竟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那些恶的言语,就像前现代社会的石头,只是那时只能由肉身投掷,而现在可以由光电讯号来替代性地投掷,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