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完了,整本书读起来还是比较流畅的。
读一本书就是体验一种生活,更是体验一种人生,沧桑百年多少人情世故,多少新生和逝去都藏在一本薄薄的书里。迟子建老师的文笔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整本书读完意犹未尽,也曾有很多地方让人感动落泪,只是有一点,读着读着容易搞不清楚人物关系,那些拗口的鄂温克民族名字,实在有些难记。
之所以难记,说白了还是跟文化属性有关,作为土生土长的汉族人,听了几十年的张三李四,突然给你一堆妮浩、鲁尼之类的名字,如果只有几个也还勉强能记住,上下三四代人都有名字,时常想不起来这个名字是谁家的孩子。
我觉得名字难记,其实在鄂温克人民眼里我们汉族人的名字一样难记,哪有妮浩、鲁尼那样的名字朗朗上口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作为一本描写鄂温克族百年变化的小说,名字是绕不开的,也正是有了这些名字,小说才更“像”鄂温克族的小说,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定的文化背景,这样才是合适的搭配。
小说读多了,慢慢对那句话有了更深的体悟——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