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文章,其实也是一种产品,同样需要符合产品的各种要求。
在《得到》启发俱乐部,罗振宇借用策展的角度,讲了做产品的五个原则:选择片段、塑造感受、设计流程、确立边界和赋予意义。
我个人理解,这五个原则,同样符合自媒体文章的创作要求。
第一个原则:片段选择
策展人看世界的方式,是探险家式的,在月球上只切出一块岩石,带回来给地球人看。
所以,“策展”是为世界制造景观。
这是策展人,也是产品人的第一个任务,选择。
同理,你的文章,也是一种产品,同样需要你进行选择,我们一般叫文章的选题。
也就是选取一个写文章的角度和主题。
第二个原则:塑造感受
什么是“展”?就是展开,把抽象概念展开成感性材料。
进入展览情境的人,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深层理解力,只需要调动感受力和服从力,就可以完成和这个场景的连接。
你的文章要想吸引读者,同样需要你有“展”的能力,你要精心设定场景,交待人物关系,将读者引入情境,让读者感同深受,从而实现和读者的连接。
第三个原则:制造流程
一个展,对于观众来说,必须是可以“经历”的。
所以,它必须是在时间上延展开来的。
从得知,到参与感被唤醒,到一站站的感知过程,再到终结和惜别,再到对下一次的期待。
你的自媒体文章,要符合滑梯原理,使读者看起来,非常顺畅,要极大地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文章的开头,要使用最精彩的场景,把读者吸引进来,文章的逻辑要顺畅,故事要有起伏,有转折。
第四个原则:确立边界
一个展,不能是一个永久景观,而是一个临时性景观。
它像“沙画”一样,随时创造,随时抹掉。因为稀缺,所以珍贵。因为反复同频再现,所以期待。
自媒体文章,在平台上,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你的微头条写得再好,平台一般也就推送24小时,除非特别优质的内容,经过人工审核,才可能获得新的推送。
所以,自媒体文章,贵在不断得到平台推送,而做为创作者的你,贵在不断反省、总结,期望在下一次的创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五个原则:赋予意义
更准确地说,是为用户建造一个有意义的“情境”。
所以,这个意义不是虚空的,而是部分用户可以认同,可以参与的。
所以,这个“意义”本质上是行动号召。
我们都知道,讲故事比讲干货要有意思的多,一个讲故事讲得好的创作者,胜过十个讲干货的创作者。
而讲故事,除了情节要精彩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创作者的你,要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看待这个故事。
微头条创作的一个规律就是:有观点、有反思的故事观点文,更能得到平台和大家的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