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中的强者信念
昨晚去看了电影《红海行动》,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国产军事战争电影的进步。
首先从整体氛围上来看,影片写实而深刻。记得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国产战争片看了会让你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抗起把枪上战场;而外国好的战争片看了会让你祈祷永远别打仗。战争是残酷的,只有对于战争的残酷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深的恐惧,我们才会懂得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真正分量。可喜的是从《集结号》开始,中国战争电影的整体基调开始转变,到了红海,这种氛围渲染得更加强烈。当看到一客车的人因一颗炮弹而变成一堆烂肉时,当看到战场上一个个生命被突然吞噬时,谁不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恐惧!
其次从特效上看,影片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反映了我国电影工业水平的快速提升。最主要的是影片中许多细节体现出了少有的诚意:在沙漠中为了防止风沙掉进枪管,会给枪身包上纱布;坦克在实战中会披上一层防弹装甲,因为那是防止坦克被火箭筒摧毁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还有多次出现的子弹穿射的慢镜头特写,真是很过瘾。
再从电影内容上看。作为战争片,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基本是一个个战斗场景的连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不足之处。不过好在导演很善于从情节上来表达影片所要传达的观念。比如片子有这么个情节,8名特种兵要在150名恐怖分子手上救出中国人质,当听说那里面还关押在24名其他国籍的人质后,队长杨锐在经过短暂的思想交锋后决定在完成原定营救任务后再返回敌营营救其他人质。这是一种人道主义情怀,更是一种强者的责任担当。一个人只有将自己定位为强者,才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一个国家只有将自己定位为强者,才会主动承担道义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句煽情的豪言壮语,只有简单的一句命令和无声的服从。但却是那么真实而有力。
再说一下影片中的中国军人的口号“强者无敌”。这是一个与我们传统观念有些不同的口号,因为我们似乎更熟悉“仁者无敌”。相较于“仁者无敌”,“强者无敌”透出一种骨子里的自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早已证明所谓仁义不过是弱者的遮羞布。强者对弱者讲仁义那是施舍同情;强者与强者讲仁义那是出于利益的妥协;弱者,没有仁义可讲。所以,一个国家只有对自己实力足够自信才会抛弃对所谓仁义的痴迷,变得清醒而务实!
影片的最后,中国军舰对闯入我国领海的军舰鸣笛示警。这一场面让我立刻想到了汉代陈汤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的时代强音。可是很奇怪,我记得当《战狼2》片尾出现一本中国护照和一段豪情满怀的文字时,全场响起了掌声。而对红海的这一场景人们却非常平静,有的人甚至还没放完就开始离场。或许人们更容易被激动人心的场面和煽情的话语所感染!相对于把所有想表达的东西都放在演员脸上,搬到电影字幕上的爆米花剧来说,红海的表达确实太深沉了些!
最后总结一下:《红海行动》是一部剧情在线、特效在线、演员表演在线的诚意之作,值得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