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看《梁思成 林徽因》的纪录片,总共八集,看了第一集,父亲。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九个子女,都是国之栋梁,才俊。九个儿女中,三个院士,
其他几个也是各自领域十分杰出的人才。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梁思顺,长女,诗词研究专家,长期随丈夫从事外交活动,于文学、音乐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梁思成,长子,著名建筑学家,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首届中国院士,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国徽等设计。
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首届中国院士。
梁思忠,三子,曾任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炮兵校官。
梁思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梁思达,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家。
梁思懿,三女,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梁思宁,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梁思礼,五子,火箭控制系统专家,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广府名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他对于孩子的教育即在大事上建议,同时又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记得他写给梁思成的信中叮嘱,学得太专了,可以适当的广一点,感受音乐,绘画美术,打开事业,也让生活不疲倦。
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其中论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强则国强,至今都激励着少年。
他是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这四个字的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一篇文章干倒了一个王朝,第一个创办了女子学堂。他给孩子们写信✉️写了400多封家书,总计100多万字,从来不讲大道理,又开玩笑又讲故事,他叫大儿子“小宝贝”,叫小儿子“老Baby”,他会去倾听孩子的决定,而且表示极大的尊重和信任。虽然那时身处黑暗,他一直都在为中国寻找光明。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设计处处长,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小儿子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男,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导弹控制专家,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明福建人,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
林长民为中国宪政派,属于“研究系”,先后参加统一党、共和党、进步党,历任徐世昌国务院参议、汪大燮内阁司法总长、总统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文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2024年获追授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1951年林徽因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修建工作,并具体承担碑座饰纹与花圈浮雕的设计任务,她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创作任务。1953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林徽因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建筑学报》编辑。同时她又是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年她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这部名著。
光看介绍都是一大家子的牛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