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年我回家乡,每天不是海吃就是整天闲逛。
昨天去给外公外婆拜坟头岁,又看了看母亲小时候住过的老屋旧址,也就是外公外婆老家。印象中外公外婆老家是挺小的,就一间二十平米左右,是木质结构的二层楼,很古老的那种,楼梯也是木质的又窄又小。
但前后进挺长,从前门进去,靠窗放着一张八仙桌,旁边放着一把太师椅,外公总是坐在那把太师椅上捏苍蝇,我总是很好奇,问外公,你捏住过苍蝇吗?
外公说:“没有,我在练手速!”我还是不懂。
再进去就是外公外婆的卧室,卧室极简单,除了一张古色古香的老旧床,就是一个柜子一个排凳。
再进去是外婆的厨房,厨房里就一个农村里常见的灶,和一张饭桌几把竹椅。从厨房的后面出去就是一个庭院。
其实也算不得庭院,只是一个小天井而已,靠外婆的厨房左手边门口放着一口大缸,这个大缸需要三四个我才能围起来。厨房右手边是用竹篱笆围成的另一户人家的天井。
绕过大水缸走过去有左右四个门,每个门都是一户人家,不过都拿竹篱笆隔开了,所以直接过去斜对面的那个门是原来母亲的闺房,后来我们来外婆家也是住这儿。
母亲房间也是分前后屋,后面书房,前面卧室,总共也不过二十平米左右。这应该是四合院式的吧,我母亲房间门口也放了一个跟外婆的厨房门口差不多大的缸,大缸旁边是竹篱笆,是另一户人家的后门,他们家的门口也放了一个大缸,于是两个大缸之间就无需篱笆来隔开了。站在母亲屋子门前的大缸前,抬头是另外一家的二楼窗户,所以大缸后面就是一堵矮墙,矮墙上爬满青苔,我还曾经看见过有青绿色的壁虎在上面爬来爬去捉虫子吃。
从母亲的屋子出去,又是一间小屋子,这个屋子里面也有灶,但平时不怎么用,我只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去外婆家,外婆连夜在这个屋子炒花生,炒瓜子!
从这个屋子后门出去,又是一幢二层楼,这是我舅舅住的,楼上大舅的房间,楼下二舅的房间,二舅房间旁边是一个弄堂,又出去便没有房子了,看到的是一片稻田,稻田很大一片,极目远眺,才能又看到一幢幢屋子。舅舅屋子前有一条小路通向一条小河。
小时候来外婆家不觉得什么,现在看看从前面大门进来到后面看到一片稻田,这屋子实在是够长。
外婆大门开在大街的正中,这个大街叫中街。
不知道为什么,这条巷子名字叫中街,按理说有中街必有前街和后街,但一直往前走,走出中街却是南街了。沿着中街向后走,走出中街却是分叉了,往东走,也是一条街,叫横街,穿过横街就是一个大广场。
这个广场应该是文化广场吧,我记得小时候来外婆家,在这个操场上看露天电影。
印象最深的是放暑假我和妹妹来外婆家小住,有一天晚上,外公外婆带着我和妹妹去看露天电影,什么电影忘记了。
可是深夜回家,外公外婆家屋门敞开,里面被翻得乱七八糟的,原来是进盗贼了。然后报警,查丢失的财物,应该是外婆一些祖传的值钱东西被偷了。钱不知道有没有丢,后来被盗的东西有没有被追回,好像都没人再提起过。
因为外婆老家的大门正对中街的正中,临街有铺面,也有住户,我记即有这么几家店铺。
一家裁缝店,一家打铁店,一家烧饼店,一夹爆米花的,一家是烟酒店,一家是补鞋子的,还有一家剃头店,一家布店。不过这些店都不是专门的店铺,都是前面开店后面住家,说到底本来这条街都是住户。
外婆老家夹在这些店铺的中间,平时总是人来人往,比较热闹的,所以我跟我妹妹就不喜欢去后面屋子,总是喜欢蹲在临街大门口,看那些来来去去的人,还有隔壁家爆米花的热闹。
因为我们过来一般都是过年过节,那个时候农村每家每户大概就是喜欢用那些米花来招待客人吧?所以过年过节他们家的爆米花爆炸声总是不停地响。
这次去发现那家爆米花已经关门了,听说这家男主已经过世了,女主跟着儿子去了其他城市生活。再看其他几家店铺,裁缝店还在,但裁缝师父已不是原来的老裁缝,应该也是退休了。我母亲说以前外婆一家的衣服都是出自这个老裁缝之手。
补鞋店还在,小时候看见的补鞋小伙子,现在也已经成了中年男人,不过这个店已经不光是补鞋那么单一了,这里已经成了一家时尚皮鞋店,那个补鞋匠只是占旁边很小的一个角落。
其它店也是如此,不是易主就是关门。似乎这条街没有昔日那么热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