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单位的微信群里发出一个这样的通知:
老师们,学校计划明天下午3点在图书馆举办读书活动:
1.主题:父亲节——读父亲相关主题的绘本,讲述父亲的伟大及父爱的深沉。
2.对象:本校教师及其子女(5-7周岁)
3.人数:60人(一个家长一个孩子)主动报名,先报先得。
请参加接龙
当我看到这个通知时,已经有十多位同事接龙了。我稍微犹豫了一下,也接了龙。毕竟是读书活动,平时不活动也要读书的,何况是亲子读书活动,又在父亲节的前夕,体验一下总归是好的。
但转念一想,这样抱团去阅读,恐怕阅读是假,摆拍是真。毕竟阅读是要静下心来的,这样大张旗鼓地阅读,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不过,我还是征求了一下女儿的意见,她不置可否,一会说去,一会儿说不去。
在尚未决定之前,女儿的小姐姐(弟弟的女儿,她们关系很好)昨晚从外地回来了,这会不用说,女儿肯定不去的了。
刚才女儿跟弟弟一家回老家去了。虽然已决定了不去参加读书活动了,但我在想读书究竟需不需要抱团。
不是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吗?线上很多读书会,都是抱团的,不是搞得风声水起吗?这不禁引起了我进一步的思考。
前段几天(6月6日~6月13日)得到组织了一次“心理学听书共学打卡营”活动,每天听一本书,听完后打卡。因为要打卡,所以会比较认真去听,比较认真去看,所以感觉比自己独自看书更有收获。这就好比有人监督,做事不敢太随意。人一旦认真起来,无论做什么事,总会更有收获。
当然, 现在我会把这样的事情记录下来,也是因为参加了抱团写作,跟着“007不写就出局”一起写7年。在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的第一年,我有自己的班级,班级约定了要按时交作业,然后还要上下楼点评作业,如此在团队成员关联比较紧密的时候,写作还是比较认真的。
然而,整个班77人,坚持写下来的人就很少了,我不写文章的最长间隔时间,超过了半年。
这是因为没有抱团了吗?不是呀,班级群还在,“007不写就出局”写作社团还在逐渐壮大,而且每个星期仍然能收到两次催作业的提醒,可就是没能持续写下去。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且没有正反馈,所以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跟有没有抱团关系不大。
我想,阅读也是如此吧,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读了书有什么用,哪怕是抱团,也是读不下去的,毕竟阅读是要花费心力的。
不过,抱团的好处是,好歹能在人群里被裹挟着开始。一个动作一旦开始了,就有可能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后,就有可能给未来的自己带来惊喜!
所以,如果你对一件事动了心念,却迟迟没有行动,不妨抱团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