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喜欢看文字的文艺青年,茶前饭后不过就是咀嚼那些看过的小说情节了。
悟空传读后感小说的奇妙在于让你摆脱现实生活的平淡,尽情地在做着所构造的世界里畅游。平时也读过不少优秀的小说,让自己沉浸在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里,或者怅然若失,或者喜不自禁,又或者怒不可遏。
悟空传不同于我看过的大多数小说,我抓不住它的套路,可以说是毫无章法可言。情节看似没有意义,却实际上蕴含着哲理,没看一个情节好像都会联想到自己在这个世界当中行走的时候,许多困惑、彷徨、矛盾。孙悟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是这个小说的主线。孙悟空会在意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是妖王孙悟空还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妖还是神。他想学得一身本领,想让天庭里那些发号指令却又懦弱无能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俯首称臣,他想抗争的是毫无道理却强大到不能悍动的权威。也许是这种执念让他自己负上了沉重的枷锁,即使举步维艰,也不肯放下。
悟空传读后感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讲的是六耳猕猴冒充孙悟空,和孙悟空一争高下,最后假的孙悟空被如来所收服。而悟空传里写的两个孙悟空之间的战斗意料之外,那两个孙悟空都本是他自己,普天之下却无人有能力来收服她,所以如来设下圈套,让他自己和自己战斗,好像是孙悟空内心的两股逆流,不停地战斗。最后,他宁愿死也不愿意输,战无不胜的愿望杀死了自己。
难倒哲学界的三大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从何而来。他生命的源头是从一个石头之中蹦出来,所以他怎么想都无果,无父无母,没有名字。他是谁?是那个在花果山上撒欢的猴子?还是那个穿着金色战袍的齐天大圣?也许每个人都曾问过自己是谁,是那个别人别人眼里腰缠万贯富翁,还是路人眼里横行霸道的禽兽,亦或是情人眼里温柔似水的爱人,又或者是为人家庭忙碌不已的妈妈?当脱下别人强加给你的标签,自己的社会地位,扮演的所有角色的身份的时候,我又是谁呢?最开始的开始,孙悟空不过是一个森林中一只野猴子,享受着在丛林间自由奔跑的喜悦。路走远了,他不再喜欢那样简单的快乐。他享受别人的仰慕,活在了在别人的眼里,却丢失了自己。现在还会有多少人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会最想做什么事情。人生有大多的不得已,太多的诱惑,慢慢地就走了一条与内心相违背的路,最后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连自己的面目也看得不太清楚了。
悟空传读后感唐僧写得也很出彩,这里的唐僧不再是观音事事服从的弟子,而是对如来和观音所推崇的佛的对抗者。他认为在那些佛家弟子心中所认为的至高无上的佛法正好是他们眼中的蒙蔽之物。 所以这个唯一掌握真理的人就会被佛祖和观音视作威胁。这个世界的规则是他们制定的,他们不允许有任何人的质疑,他们是神,就该受到世间众人的顶礼膜拜。古往今来,多少统治者想方设法让那些愚蠢的百姓相信他们是至高无上神的转世,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无比的正确,如有怀疑者,那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他们会用一些伪善的面具来伪装自己本身的丑恶,比如利用儒家的学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此那个任何人无法侵犯的君就这样牢刻在了受统治的人们心里。唐僧是西游世界里一个既温和又锋芒的对抗者,玉皇大帝惧怕孙悟空的是他的能力,而如来惧怕唐僧的是他心中的真理。真理是一把隐形的剑,可以在无形之中将黑暗的天地劈开光芒。如来不怕孙悟空光明磊落的挑衅,却畏惧唐僧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现实中,我有时有一种被什么遮住了眼睛的感觉。爬上山看看山川河流,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一直遮在眼前的那块布被风刮走了。这也许是所说的“开悟”吧!在漫漫人生路上,内心会被一些红尘琐事所遮挡而忽略了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有时候真的应该停一停,细赏风景,尝尝生命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