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赤壁赋》中的月下美景

《赤壁赋》中的月下美景

作者: 微雨流光 | 来源:发表于2023-12-10 11:38 被阅读0次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晴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这一天。苏轼与客人一起乘舟在赤壁之下游览。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风平浪静的环境令人欣喜。清凉凉的风,慢慢地吹来,拂面而过有说不出的惬意。江上水面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波纹。这一句写出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短短两句写出秋江的爽朗和澄静,这也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此美景,怎不令人高兴,不喝点酒怎么能行呢?于是端起斟满酒的酒杯,劝说客人饮酒,趁着酒意,诗兴大发,禁不住高声吟诵《诗经》中的“明月”“窈窕”的诗章,以慰心中之意。

“少焉,月出于东山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出之美,徘徊眷念。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星和牛星之间徘徊不前。皎洁明亮的圆月高高地挂天空,天地一片洁白。一“出”,一“徘徊”,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月亮不易察觉的缓缓移动,以及对游人的依依眷恋和脉脉含情。也反映了作者看月亮时愉悦的感受。

江天茫茫,如临仙界。“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白茫茫雾气,笼罩着江面,水面上浮动的光亮伸展向远方,连接着天边。茫茫雾气,茫茫江水,茫茫夜空,经过明月的光辉浸洗,显得浩瀚无垠,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之疏朗开阔,无拘无束。不由地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儿漂去,越过了那浩瀚无垠的茫茫的江面。

此时游人感觉不是乘着小船,漂流江上,仿佛是在浩荡的太空乘风飞行,毫无阻碍,悠悠忽忽升入仙界去了。“浩浩乎如冯虚御冈,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江面多么地浩大啊,浩浩渺渺,我也好像是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道自己将要到什么地方才会停止。多么地飘逸啊,飘飘摇摇,好像是脱离人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升入仙境,自己也成了仙人一样。

这开头一段,写“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秋江夜色之美。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蕴含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泛舟赤壁之下,头顶一轮皓月,脚踩万顷碧水,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漂浮于江面,任意飘荡。景象如梦境一般,完全足以供人赏心悦目,作者也确乎陶醉于其中,以致感到进入了“羽化而登仙”的境界,而读者又通过作者这样精彩的描写,有如亲临其地,与作者同享那“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作者这样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长江之大气、饮酒吟诗之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的“悲”显得更加浓重和凄凉,为下文写“悲”做了铺垫。这里的“江水”与“明月”又为作者在后文中类比设喻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章

  • 晚,相见欢?

    花前月下, 良辰美景。 只等佳人, 相约八九。

  • 美人有影(月下美景)

    月下独自仰望 有影子交替远方 拥有属于自己的嗜好 这辈子有你不会忘 歌唱自己响彻天地四方 他们也来凑热闹 真是胡闹...

  • 楔子

    烟花三月下江南。 此时,这座以美景闻名全国的城市正处于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 《赤壁赋》:苏轼的超脱之旅

    赤壁赋记叙了苏轼与客人同游黄州附近赤壁的故事,这场赤壁之游,不仅有美景,还有一场思想人格的升华。 一、客人的身份与...

  • 藏头诗 中秋快乐

    中天湛蓝漫霞彩, 秋气高爽升月白。 快坐月下聊闲话, 乐事美景入心来。

  • 苏东坡传

    第十六章 赤壁赋 大约和写这两篇小赋同时,苏东坡又写了一篇短短的月下游记。一天夜里他不能入睡,起来...

  • 月夜思伊人

    费尽思量念伊人, 瑶台月下寻芳痕。 遥问归期知何日, 美景良辰度宵春。

  • 后日记

    稻香秋雨是九月,有为良人妄青春; 月下小酌知往事,美景良辰是今朝。

  • 临帖 21-12-13

    赤壁赋

  • 再见苏东坡

    这段时间刚学完苏轼的赤壁赋,也对他这个人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在赤壁赋中,苏东坡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豁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赤壁赋》中的月下美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tp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