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夏令营的第一天,戴耘博士在《AI时代怎样的人才算是受过教育》的课程里告诫我们:如果我们继续用刷题榨干学生的最后一点能量,AI就会成为压垮这代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却还陷在应试教育的漩涡里无法自拔,尤其是我们这些落后地区,我们一边批评孩子们捧着手机放不下,又不愿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去亲近自然,不愿花时间去陪伴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花时间花心思去陪伴孩子成长,无陪伴就无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好好研究我们的教育和我们教育的对象,而不要被一些教育之外的琐事牵着走。
人到底怎样才能幸福呢?在默认的主流意识里,似乎拥有财富就可以获得幸福,人生的目的就是出人头地,好好干就能苦尽甘来。我并不觉得觉得戴耘博士否定奋斗的意义。人依然会在奋斗中获得幸福,但是,人必须在能发光的地方才会幸福。所以,人必须要奋斗在能发光的地方才会幸福,同时人只有在能发光的地方才有奋斗的动力。
我在马志娟博士的“爱哲”教育里,在爱哲学校里看到了幸福的孩子幸福的老师,生命在这里是一种松弛、舒展、开心的状态,那个举报“昆虫”展的男孩,他的生命在这个小小的学校里熠熠生辉。她重新定义了学校:学生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他觉得被善待的、温暖的、学校是他随时都可以回的“家”。在这里,没有灰溜溜的学生,只有个性鲜明多姿多彩的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能自主,每个人都得到回应,每件事都留痕,都有涟漪。
和对的人在一起才能找到幸福,你跟谁在一起决定你是谁。是啊,我很庆幸,我遇到了这样一群人,一起行走在教育的第一线上,看到了教育的多姿多彩。
我们要培养有获得幸福的能力的人,我们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思故我在,让生命在他熠熠生辉的地方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