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谚语云:“家趁万贯,不如日进分文”。
屯儿的好奇心,真的很强,也想试试。
于是,去年四月份,报名参加了一个短视频学习班。
交了多少学费,暂且不说。
反正,起早贪黑地折腾了一个多月的那份辛苦,的确还是挺考验人的意志的。
不过,结果还好。
只用了三个短视频,就通过了“中视频”那道据说还是有点难度的门槛儿。
之后,也就用了几天的功夫,粉丝也顺利地突破了四位数。
达到了某音“开橱窗”的硬性规定。
马不停蹄地在选品广场,选择了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的产品,往橱窗一扔,头也不回地便过去了大半个年头儿。
本以为冒牌的姜太公,也可以瞎猫碰上死耗子。
不过,咱这两眼“直勾勾”的傻等了这么久,还真跟比不上人家姜太公鱼线上绑着的那个不起眼儿的小“直钩”。
别说钓不上“周文王”,就是连“周文王”们的影子,也没见到。
前几天,与一位在“某音”做美食节目,做得风生水起的老朋友,偶尔聊起了在“某音”里挂小黄车、开橱窗的事情,才猛然间想起来,咱还有个来之不易的一扇“橱窗”,摆在那里已经八个月了,居然还“一动不动”呢。
要怪全怪把一文不值的那张老脸,过于在意的自己。
总觉得干这种与在早市儿上,摆个地摊儿没啥两样的买卖,没面儿。
橱窗都开了近一年了,周遭的亲戚朋友,居然还没几个人知道,我在某音还开着橱窗呢。
连亲戚朋友都没迈进咱自家的小摊儿的大门,就更不敢指望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路人了。
如果不是这一段日子,几乎天天都在“某音商场”里出出进进,花了我不少的银子。才在朋友的点拨之下,想起了自己的橱窗。
放着自己的小店儿不进,三天两头地往旁人的小店里跑,想来想去,自己都觉着自己的脑瓜子有点毛病。
而且,病得还不轻。
仔细算一下账,这一年里,自己在“某音商场“里,给别人家的橱窗,贡献出的银子,那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值得欣慰的是,花出去的这一笔又一笔的钱,还真没花在那些“大直播间”里的那些根本就不缺钱的“大IP”身上。
如梦方醒如梦方醒啊。
好在这一觉儿,醒来的时候还不算太迟。
开好橱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选好品这一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非常难。
为了让朋友们在我的橱窗里,能买到安全放心的产品,我可能采取了很多人不屑一顾的笨方法。
吃的东西先尝,用的东西先试。
不过,还是这种既费脑子,又费钱的笨招儿,自己才心安。
做事,先做人。
做个好人吧。
赚不赚钱的,说重要,也是真的很重要。
不过,先往后放放,也末尝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