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心理
这个清明,我读了四本世界级的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

这个清明,我读了四本世界级的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

作者: 瑶瑶401 | 来源:发表于2022-04-05 15:56 被阅读0次

    关于死亡教育,成年人了解的不见得比孩童多多少,尤其在我们这个避讳谈论死亡的文化中。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这句话把死放在了生的对立面。所以我们逃避死,忌讳死。刚要谈死,一定会有人飞快地打断:不会的,不会的。

    可是,越逃避越恐惧,越直面越坦然。

    在这个清冷的日子里,我读了四本世界级的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让我在学习直面死亡这个主题时,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内涵和人生的意义。

    第一本《我永远爱你》

    绘本《我永远爱你》

    这个绘本,创作于1985年,在那个年代,创作一本面向儿童谈论死亡的图画书是非常有勇气的。

    作者讲述了小男孩我和宠物狗阿雅相依相伴,直到阿雅生命终结的故事。作者刻意地用平缓、日常的语调叙述着,全篇只有一处出现了“死”这个字眼。

    看得出来,作者不想让孩子读了故事把死亡和恐惧联系起来,但也不把死作神秘化、遮遮掩掩地处理。而是借由孩子的口吻,坦坦然然地说道:有一天,早上我醒来,发现阿雅已经在夜里死掉了。

    这个处理,非常高妙。作者相信对待死亡的态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被影响和被塑造的。

    不同的死亡教育绘本都有作者各自的角度。《我永远爱你》这个绘本的侧重点是解答如果我们深爱的,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快要死了以及死后,我们怎么办?

    我们当然会悲伤,会难过,会哀怨,但我们还可以化悲伤为行动,照顾他们,陪伴他们,倾听他们,最重要的是要记得像小男孩那样时刻对阿雅说:我永远爱你。

    不要把爱埋藏在心底,要说出来,让他们听到,感受到。

    当我们深爱的人死去时,我们还要带着那份爱继续前行。但我们对世界有了更多慈悲。

    我们可以像小男孩那样把阿雅睡过的篮子送给更有需要的人,也可以再照顾新的小狗,让爱延续下去,这都不会影响我们对他的爱。

    读了这段,我特别有感触。

    梁思成深爱林徽因,在林徽因死去多年后,续弦。过去我总是对梁的选择颇有微词。可是现在我能充分的理解他的选择。梁依然深爱林。他是带着对她的爱勇敢前行。

    第二本《獾的礼物》

    绘本《獾的礼物》

    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作者用动物之间面对和处理一位长者的死亡事件来隐喻我们应该对死亡保持什么样的态度,而这个态度里面又透露了作者认为生命的真谛又是什么。

    故事说的是从前,森林里的长者獾感知自己身体的虚弱,将要不久与人世。作为智者和长者,他并不怕死,但他很担心自己离开后,会让其他人黯然。于是他在临终前,写了一封信给大家,嘱咐大家接受他的生老病死。

    他没有过多渲染临终的痛苦与生命即将终结的绝望。他只是在信里写道:我去下面的长隧道了,再见!

    一如平日里某次临行前的告别。

    动物们得知獾死亡的消息,仍然止不住悲伤。他们聚在一起,开始谈论獾在他们人生中留下过的痕迹。

    獾曾教过鼹鼠剪纸,

    獾曾带着青蛙滑冰,

    獾曾指导狐狸系领带,

    獾曾帮助兔子烤姜饼……

    或许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单独个体的生命长度,而在于和其他生命的连接。

    獾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不是自己,而是帮助大家处理悲伤。所以他被深深爱戴和怀念。

    第三本 《一片叶子落下来》

    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个绘本富有哲理和诗意。它的主角是两片叶子。年轻一点的叫弗雷迪,年长者叫丹尼尔。

    在四季变化,岁月轮回中,丹尼尔解答了很多弗雷迪关于生命的困惑和疑问。这些困惑也是每个人或多或少在内心产生过,也许还没有得到解答的。

    弗雷迪问:我们都在同一棵树上,为什么我们会变成不同的颜色?

    丹尼尔回答:我们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我们的体验各不相同。我们面对太阳的方式各不相同。我们投下的影子各不相同。

    我喜欢这段对话,其实弗雷迪问的是我们芸芸众生,有什么特别的呢?

    而丹尼尔回答的是:孩子,可别这么沮丧。我们每个人相遇过的他人,经历过的事情各不相同,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做出的选择也多种多样,因此命运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千姿百态,这才组成了世界的奇妙,才有了我们可以对世界保持好奇的初衷。

    弗雷迪又问:既然叶子都要飘落,干吗生长在这里呢?

    丹尼尔回答:

    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

    为了一起度过那么长的快乐时光,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

    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为了看到四季,这些还不够么?

    其实弗雷迪这次问的是关于生命的意义,如果生命都要终结,那么意义何在?

    丹尼尔的回答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

    感受生命本身的过程,

    为他人付出的过程。

    生命必然的终结不会磨灭过程。只有珍视过程,才谈得上珍视生命。

    在《一片叶子落下来》中,作者通过对死亡的重命名和重定义缓解了人们对死亡的焦虑。

    作者说,当叶子离开树枝落下去的时候,人们就把这个叫做死。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死亡就如花开花谢,叶生叶落那般自然寻常。

    叶子落到地面,化成泥土呵护下一朵花,下一片叶。死亡在某种意义上是生命换成另一种形式的守候。

    第四本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吉竹伸介。他的作品一贯以出其不意的想象和无处不在的趣味著称,这本虽然谈论的是死亡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吉竹伸介仍然有本事向读者展示死亡也可以谈得轻松有趣,充满想象力。

    故事说的是爷爷死后,我们在爷爷的房间发现了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写着“死后会怎么样”。爷爷在本子上图图画画,记下了他死后想变成什么,希望家人帮助他做什么。

    爷爷的笔记

    在爷爷想象中,人死亡后首先去幽灵中心报道,变成透明的身体后可以回家看看,看了安心了,就坐着索道“嗖”地一下去了天堂。

    天堂就是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方——哈哈,这就是想象赋予人类的福利,现实有各种疾苦,让想象来弥补一下吧。

    天堂再好,也有待腻的时候,待腻之时就是去投胎中心之日。在投胎中心,你先想好下辈子你想投胎成什么呢?得仔细想想,这可是体现个人志趣和审美的。

    我想成为富人家的猫,

    我想成为动物园里的考拉,

    我想成为一棵桂花树,

    我想成为一台咖啡豆研磨机……

    你想成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蕴藏着关于你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借着回答这个无厘头的问题,是不是加深了对自我的探索呢?

    读了爷爷的笔记,原本伤心的孙子竟然越看越兴奋,甚至开始期待去天堂了。不过,转念一想,也许正是因为爷爷非常孤独,非常害怕死去,才写下这本笔记的。

    人总有死去的一天,但谁也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来临,提前想想自己死后想变成什么,希望帮助大家做什么和别人聊一聊这些想法或默默记在本子上,也是很好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清明,我读了四本世界级的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uk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