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孩子的“老父亲”自救指南(电影版)

熊孩子的“老父亲”自救指南(电影版)

作者: 李源_源哥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22:30 被阅读0次

    看电影琢磨人生

    作为一个典型的宅男,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刷美剧,喜欢看电影,后来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刷美剧刷1万小时的话,我能有什么产出。这个深刻的问题我当时没找到答案,却成功的找到了“中年危机”的感觉。

    现在美剧没时间刷,偶尔还看看电影,然后我也找到了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刷电影刷剧一万小时之后,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就是我老了,于是有些以前看不懂的东西,现在能看懂了。

    和上次的“怒汉生存手册”一样,这次我也要从一个电影说起,但这不是一篇影评,也几乎没有剧透。

    《Tully》:一个“老母亲”的故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娃妈们都以“老母亲”自居了。

    网友们管这个片子叫“避孕神片”,电影从一个老母亲的一个早上说起,她叫Marlo(马洛),电影《Tully》(塔丽)的主角。Marlo由老少通吃的女神查理兹.塞隆自毁身材出演。什么叫“自毁”,对比同样以她做封面的下面两张发行时间相差不到12个月的电影海报,看看那下颌的曲线就知道了。

    “Atomic Blonde”/《极寒之城》,2017 "Tullly"/《塔丽》,2018

    Marlo挺着大肚子,老三快出生了。老二Jonah(约拿)患有某种幼儿发展性异常,简单说就是情绪高度敏感,情绪好的时候就是个甜心宝贝,但是一些微小的环境刺激就会让他歇斯底里。本着死马当活马医做点什么就比什么都不做强的母爱精神,Marlo尝试着一种叫做“感觉整合疗法”的不确认有没有效果的方法,每天用一个柔软的小毛刷给Jonah刷身体,据说这样会降低Jonah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

    Marlo的老公每天加班,希望他的事业有所起色,用另外一种语言来翻译,就是“孩子们交给你了”。所以Marlo要大着肚子每天接送两个孩子跑东跑西,还要自己困的快睡着了还得坚持着给Jonah刷身体。

    一天早上,再次经历出门前的“门廊大战”之后,Marlo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固定在安全座椅上,自己开车送他们去学校,今天校长还约她去谈谈(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她常去的停车场没有停车位,她只好在离校长办公室比较近的另一个停车场等车位,她和校长的约谈时间已经过了三分钟。

    突然,Jonah好像发现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不停在原来的停车场,下一秒Jonah就开始不断重复的大喊,“那个停车场,那个停车场,那个停车场”,姐姐Mia被弟弟的状况弄的很烦躁,冲着弟弟大喊,“Jonah,停下,Jonah,停下”,Jonah开始使劲的踹驾驶员座椅靠背,Marlo被踹的都坐不稳了。

    Marlo的耐心解释变成了大喊,“Mia,你难道不知道弟弟不喜欢变化,他就是会这样”,“Jonah,麻烦你就不能接受一下,原来那个停车场已经满了,我和你校长的见面已经迟到了,你还要我怎样?上帝啊”

    车里的喊叫越来越大声,Jonah踹的越来越使劲,Marlo的耳膜和脑袋越来越疼,身子在座椅上被后面的Jonah踹得不停晃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释放出一个看不见的狂暴巨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把所有人挤到无处可逃,Marlo痛苦的闭上眼睛,牙关紧咬......

    "老父亲"和熊孩子的故事一:寿司

    我耳朵里面嗡嗡响,一把方向盘,一脚刹车,把车停在路边。后面的二宝躺在座位上,皱着眉头,用蹬自行车的姿势把车门踹的咚咚作响,我恨不得赶紧用根绳子把他象粽子一样绑起来。大宝坐在他身边,又无奈又生气。

    5分钟前,我们正在讨论今天午饭去吃什么,哥哥说,去吃寿司,大家都同意,于是就出发了。突然弟弟在后座说,“我要吃回转寿司”。我一皱眉,我说,我们附近没有回转寿司啊,而且我们要去的日料比回转餐厅好吃多了。弟弟一听这个,一瞬间就爆了,大喊,“我要吃回转的,回转的”。

    这种场景从这两男孩小时候开始,就出现过无数次,上一秒他们还兴高采烈地的讲他们游戏里面的情节,假装自己变成其中的角色,下一秒他们就可能争执谁的角色更厉害,剧情要按谁的设计发展,进入争吵,打闹,然后把坐在前座的我吵到烦的半死。

    我用过的无效的招式有,第一,讲道理,彰显他们吵闹的幼稚,无礼,无理,第二,用更高的声浪冲他们大吼,“你们俩再吵就自己走回家去”,第三,停车,让他们继续在车里打闹,我下去“冷静冷静”,如果配上标准的电影语言的话,可以做的动作有,踢石子,踢易拉罐,踢车轮胎,踢自己后脑勺...

    这些招式都没有用,本来两个孩子在发泄情绪,然后再跑进来一个情绪化的大人试图用更大的情绪压制他们的情绪,你想想有多乱吧。我被他们的情绪俘虏了,然后我也陷入情绪里。

    越控制,越失控。

    所以,今天我稍微做了一件不一样的事情,我说,那我们改吃泰餐吧,哥哥和弟弟的冲突一下子没有了抓手。哥哥大喊,“yeah”,然后哥哥如同我安插的托一样跟弟弟说了一句,“饭后甜点有“火山熔岩蛋糕哦”。弟弟一轱辘就坐了起来,大喊“yeah”。这场风波说时迟那时快就结束了。我和娃妈对视了一下,心里升起了一样的台词,“熊孩子啊”

    事后我问弟弟,如果一定要在“选项一:去一个有回转寿司的餐厅看回转寿司传送带,但不能吃”和“选项二:去一个没有回转寿司的日本料理店吃寿司”这两个里面选的话怎么选,他说选二。你看,他不是不懂道理,只是不会控制他的情绪。

    老父亲自救贴士

    大人被小孩气到的时候,常常有两种情况,第一,觉得小孩子应该乖乖的听话的,所以孩子情绪一失控,就觉得很挫败很沮丧,继而转化为愤怒,为什么他们不像我们期待的样子。第二,本来心里就积压了别的情绪,例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所以能量水平本来就在很低,稍微有点什么就会触发自己情绪失控。所以,大人因为小朋友而情绪失控的时候,要先关注自己的情绪,看看是什么让自己变得易怒,让自己被情绪绑架了。

    另外,当小孩子在情绪里的时候,他坚持一件事情(你说A我就要B)不代表他真的要坚持那件事情,他其实是被情绪卡住了。他可能是想争取点控制权和决定权,刷一下存在感,所以"老父亲"不要被他要的那个A蒙住了你创造力的眼睛。

    通常“老父亲”最典型的理念悖论就是: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却觉得孩子应该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老父亲”和熊孩子的故事二:钢琴

    相对于哥哥的沉稳的特质,弟弟属于情绪波动幅度特别高的孩子,他从不吝啬他的赞美,他的喜爱,也从不吝啬表达他的恐惧,紧张和愤怒。他有一次脸上起了一个老大的火疖子,去医院处理,他自己紧张害怕的在处置室跟小野兽一样嚎叫不已,然后两脚狂踹,护士不得已用毯子把他如春卷一样裹起来,就是这样他还是踹了护士一脚,一点也不给我们面子。

    在老大还是熊孩子的时候,我们给他买了一架钢琴,主要用来在上面摆照片,咳咳,因为学了一年之后,他就表示不要学了。

    天要下雨,娃不学钢琴,我们随他去了。隔了两年之后,老大突然说喜欢大提琴,娃妈给他找了老师,然后老大就心甘情愿的和大提琴做了朋友。

    为了盘活不良资产,我们哄弟弟学钢琴,这小子竟然没拒绝。而且他竟然常常也不拒绝我们让他练琴的要求,让我们常常对他刮目相看。

    当然,刮目刮一次是不够的,要象轮刮眼眶一样一刮再刮。

    有一天让弟弟练琴,弟弟往琴凳上一坐,我把课本打开往钢琴上一支,然后弟弟看了一眼作业,突然眉毛眼睛就往中间一凑,满脸无比痛苦的表情,摊开胳膊就趴在了琴键上,钢琴发出一组痛苦的和弦。

    我说,怎么了。弟弟哭丧着脸说,“作业太难了,我不会”。接着下一秒,他在琴凳上向后一仰,大头冲下,脚放在琴键上,双手摊在地上。

    我火了,这么贵的琴,你把脚放在琴上,你杂技这么厉害怎么不上天啊!这是学琴吗?我冲过去,狠狠的把弟弟捞起来,我打算用“刘备摔阿斗”的姿势处理这个熊孩子。

    说时迟那时快,我看见他眼里的犹疑和一丝恐慌。我冷静下来,怎么说也是亲生的,摔他肯定没法让他克服他的畏难情绪。

    机敏如我,我赶紧把哥哥叫来帮他示范,结果哥哥坐下来刚要弹,弟弟就用尽全身肌肉的力量挤哥哥,弄得哥哥很生气。

    我刚刚熄灭的小火苗又被他吹成了熊熊大火,一瞬间,我心里已经跑过一万匹草食四蹄动物,它们用C大调高喊着:老师让你每天练琴,你不但每次练习的很粗糙,而且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就有畏难情绪,我让哥哥来教你,你不但不领情,还搞破坏,让哥哥也很不高兴…

    但是,说时迟那时更快,这些话在它们从我嘴里出来之前都被我咽回去了,当然,咽得这么生硬,有点噎得慌。

    我看出来了,弟弟不喜欢看他哥哥比他厉害,这个临时老师让他觉得没面子了。陪二太子读书这事,还得朕亲自来,让大太子代工这个糊弄不过去,而且也不是大太子的责任。

    我气沉丹田,看了一眼课本,这不就是简单的音阶练习吗,不过是节奏有4/4拍和2/4拍的组合而已,我这没学过钢琴的竟然弹出来了。我把弟弟抱起来,先用拍手的方式告诉他拍子的节奏,然后让他听示范CD,然后给他打拍子让他试着自己弹。就这样,把一个他心中的大任务切割成小任务,一步一步陪着他,他可以做到。弟弟很高兴。

    老父亲自救贴士

    孩子们遇到的认知障碍,有时候比我们以为的要大,我们常常觉得他们应该会,应该很容易理解的东西,有时候他们真的理解有困难,这个不是他们的错。如果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责备,你应该会,你怎么能不会,那沟通就失败了,他在学习中挑战自己的过程也被打扰了,他会更害怕失败。

    尤其是对于弟弟这种自带情绪工厂的孩子。有些山,我们需要陪他们一起爬过去,而且可能要陪他们好长一阵子。

    孩子的情绪实际上就是在表达:我需要帮助,而不是“我需要说教”。

    不是尾声的尾声

    电影中,Marlo家的老三出生了,在一系列鬼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样的家庭和人生风波过后(本着尽量少剧透的原则,我不会告诉你,比如为什么女主角是Marlo而片名叫Tully?)一切恢复了平静。

    一个午后,在温暖的家里,Marlo继续给Jonah用毛刷刷身子试图降低他的敏感度。Jonah跟妈妈说,“也许我们不需要继续刷了”,Marlo有点意外。Jonah继续说,但是我喜欢你这样陪着我,Marlo放下毛刷看着Jonah,眼里都是温柔和释然…

    我们家的弟弟,仍然经常在无比甜美和情绪风暴的两者之间快闪,自从上了一年级之后,紧张的情绪也变多了。

    他练琴的时候,会说“我要爸爸妈妈来陪”。

    他并不是需要一个精通钢琴的人来告诉他作业怎么做才对,他只是知道觉得困难和紧张的时候,爸爸妈妈能像一个万能的袋子,袋子里能装下他的各种情绪,不管那些情绪有多大。

    一般“老父亲老母亲陪孩子做作业”陷入的误区是:关注点放在孩子作业怎么做才对,孩子作业一定要做完,然后陪着陪着就进入越控制越失控连自己的情绪也被卷进去的谷底,搞得亲子关系破裂。其实真正的重点反而是去关注孩子的情绪,培养他的自信,培养亲子间的信任。

    而作为“万能”的“老父亲”“老母亲”们,则需要不断修炼和保养自己这个情绪“袋子”的韧性,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难以处理,那可能也是一个信号“我需要帮助”。

    每一个情绪冲突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孩子的“老父亲”自救指南(电影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ux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