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效阅读实践营
每日一书|No.12《一画一世界——教你读懂中国画》

每日一书|No.12《一画一世界——教你读懂中国画》

作者: 雁十二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23:27 被阅读14次

60-龙龙-北京

每日一书|No.12《一画一世界——教你读懂中国画》

每日挑战一本书《一画一世界——教你读懂中国画》作者:罗淑敏

阅读心得

1.传统中国绘画有三种常见主题:山水、人物和花鸟。喜欢欣赏中国的山水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心情也变得安逸了起来。

2.作者告诉我们中国画的特点在于承传,而不在于创新,这是它和西方绘画最主要的区别。“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师承至为重要,因此古代的中国画家创作时的理念,不在于推倒前人的成就,而在于怎样承传前人的经验。”但是在承传过程中也会有变化,比如画中(笔墨)反映出画家本人的性格特点与内心向往,有时甚至会反映出画家身处的时代脉搏。

3.临摹和仿作是学习传统绘画的常见方法。临摹包含了“临”和“摹”两种学习方法,“临”是指把原画放在旁边,边看边依照原画上的形象,依葫芦般画出来。“摹”是把半透明的纸放在原画之上,把原画上的物象,一笔一笔如实地勾勒出来。“临摹的目的是要通过临摹古人的笔法,和笔法展现出来的抽象价值,去领会古人的气度和人格。”仿作的重点在于理解前人的笔法和风格,可以不与原作一模一样的。

“仿”也可以完全没有大师的原画在旁,只凭仿者追思古人的风范,通过自己对于古人的笔法和风格的了解,创作出一副富有古人风范的全新画作,这类画一般会被题为“仿某某大师之作”。

4.中国画重点在于写意,写意的表现在先,有时甚至盖过了“真”的表现。而且中国画写生中的“生”字,有“生动”、“生趣”等抽象意义,画家不是对准事物的细节进行绘画,而是对物象的反复观察,学习物象的形态,通过“写意”的笔墨,把画家对事物所感应出来的“意”,默写出来。

传统的山水画家并非一般的工匠,他们都是儒、道两家的人物,尤以道家思想为重的隐逸之士居多。这些儒、道思想背景的山水画家,其创作动机不在表现一地一时的景观,而是描述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理解,表现自然的宏伟气象和精神面貌。”

5.中国山水画构图常用“三远透视法”,高远:意思是人在山脚下,望向山上高处,看见的景观是高耸巍峨的;平远:意思是人在山中,由于立足高点,能够一望无际地看到远处,而低处景观也尽收眼底;深远:人在山前,望向山后,有一种由近至远,有深入感觉的景观。

大爱中国山水画

站在山下,我看见了高高的山以及树木;

站在山中,我看见了山下的亭子,山中的水,以前眼前的山;

站在山上,我看见了远方的山。

精华摘抄

1.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学生的成就建基于他的老师,有徒弟,就有师傅,目中无师的徒弟,成就再高,在传统中国社会中,都会被视为旁门左道,受人唾骂。

2.临摹的目的,当然不在于作假。一旦临摹完毕,即使作品与原画酷似,临摹者也会署上自己的名号,而且往往会在提示当中,记载临摹时悟出来的心得。领会古人对构图、勾勒、用笔、用色、用墨等心得。

3.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黄金时代在五代、北宋时期。那时候的山水画家如董源、巨然、李成、郭熙、范宽等,都是儒、道两家的贤人、哲士,他们对于天工造物的伟大、自然与人的关系,都有深刻的体会。他们笔下的山水情景,无论在技巧上或精神上,都为传统的山水画,奠定了最高的境界,成为后世山水画的典范。因此,要欣赏传统山水画,先要了解五代、北宋的山水大师,以及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追求。

下一步行动

1.在网上搜索中国画,体会画家的精神;

2.有机会去博物馆欣赏中国画;

3.学习中国画。

每日一句

梅花在严寒中,开得灿烂,有耐寒、坚韧的气质;国兰幽香而不夺目,寓意幽居、不追逐名利的志向;菊花表现了物欲之外的隐逸境界;竹寄意文人应有的气节和虚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书|No.12《一画一世界——教你读懂中国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vy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