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又说:“过去王豹居住在淇水流域,黄河以西地区的人们就擅长合唱,绵驹住在高唐,齐国西部的人们就喜欢歌唱;华周、杞梁为国战死,他们的妻子为此哭得昏天黑地,从此形成了哭丧的习俗。人的内在具备什么样的才能和品质,它一定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真正贤能的人干事情而不能成功的,我还没有见过。所以实际上当下是没有贤人,如果有,我一定会发现。”
后人根据杞梁妻子哭夫的事迹,创作了大量传说故事,最著名的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凄婉故事。所谓改变了一个国家的风俗,其实是指哭灵习俗的形成,后来有专门雇请专业人士哭丧的。
淳于髡借用历史来质疑孟子的才能,其实用的是激将法。
孟子这样回答他:“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可是后来鲁定公却不再信任他了,他并没有为此离开鲁国,仍然参加了国家的祭祀大典,祭祀结束后,鲁定公按惯例把祭肉分给众大夫,可是却没给孔子,孔子马上就离开了鲁国,甚至连参加祭祀时穿的礼帽都没有脱下。无知之人以为孔子是为了几块烤肉离开的,稍微有点见识的人,以为这是孔子责怪鲁定公对他无礼。孔子以鲁定公的一点小过失为借口离开,其实是不愿意随随便便就走掉,否则,大家就会议论鲁定公不能重用君子,孔子宁愿别人对他指指点点,也不愿意损害国君的形象。君子的所作所为,一般人怎么可能理解呢?”
孟子这是以孔子自比,意思是说,我选择离开齐国,真正的原因,你淳于髡是不能理解的。真正的原因是齐湣王昏庸,他不可能发挥我的作用。
在《孟子》一书中,有大量的篇幅讨论孟子离开齐国的问题,孟子的学生其实都不愿孟子就这样离去,旁敲侧击或者直截了当地反复试图说服孟子,认为小则孟子可以帮助齐国霸天下,大则可以辅佐齐王王天下,但孟子离开的决心没有改变,它集中体现了孟子在理想与名实之间的清晰选择。如果说孟子对齐宣王还抱有很大的期望,那么对于齐湣王他是彻底失望的。
这次,淳于髡虽然言语尖刻,但出发点是善意的,毫无疑问,他认为孟子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而且具备治国理政的才具,因此他千方百计试图说服孟子能够留在齐国。
【《孟子》简读之告子篇0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