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贴标签这种事不感兴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怎能轻易用一个标签来概括全部呢?
更何况,很多标签本身就带有来自特定群体的偏见,比如说90后。
以前我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批评90后的言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刚听的时候,很不能理解,我也是90后,我怎么就垮掉了呢?
怎么能用个别人的行为来概括整个群体的特征呢?一点道理也没有啊。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批评90后的言论渐渐少了,是因为90后不再垮掉了?
不,是因为90后都长大了,现在社会的话语权开始逐渐转移到他们手中。
在社会话语权不属于90后时,老一辈的人自然看不惯90后的种种行为,因为彼此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所以思维方式、为人处事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90后父母们使用的微信表情包 (来自新浪微博) 这是90后使用的微信表情包 (来自新浪微博)之前百度做过一个《百度90后洞察报告》,主题就是撕下90后的标签。
看完这个报告,觉得蛮有意思,里面提到这样几点:
1.90后的爱情观:其实很保守
90后仍有处女处男情结,仍期待一辈子一次的恋爱,但他们更敢爱敢恨,爱得干脆,分手不暧昧。
2.90后的友情观:自我但不自私
90后并不爱见网友,更强调兴趣圈子的构建。
3.90后的消费观:为喜欢而买单
务实且理性,对广告无感,强调个性。
4.90后的家庭观:不说不代表不爱
在乎父母,也强调个人独立。
5.90后的就业观:追求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不爱铁饭碗,倾向兴趣和自主创业。
是从哪一天开始,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90后呢?
是“中年危机”一词忽然火起来的时候。
联合国加V微博称,“青年”的定义是15岁到24岁,1993年出生的已算中年人。刚看到新闻时,第一反应是搞笑,开什么玩笑,按照这个说法,我也离中年不远了。
现在再回头看这条新闻,再联想到前段时间很火的的象征着中年危机的“保温杯”,忍不住叹气。
自己虽然未到中年,但90后的危机一点也不弱于中年危机。
最大的90后,今年27岁。
27岁意味着什么?
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吧?
没有成家也应该有另一半陪着吧?
属于自己的房子有着落了吗?
银行卡里有足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存款吗?
能有能力赡养父母吗?
……
从小就被人90后、90后的叫着,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
等到临近毕业时,就开始慌张起来,昨天自己好像还是一个刚入学的新生,为什么一转眼自己就要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了?
90后,你为什么不焦虑?
这句话,是问我,也是问所有的90后。
丁宁,90年出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世乒赛女单冠军。
张一山,92年出生,代表作品《家有儿女》《小兵张嘎》等。
宁泽涛,93年出生,2015世界游泳锦标赛冠军。
90年出生的鹿晗、99年出生的王俊凯……
你也可以去网上搜下“2016年中国90后十大富豪榜”“90后十大作家排行榜”“90后十大影响力人物排行榜”“90后网络红人排行榜”等等。
你会发现,90后已经摆脱了老一辈人为他们贴的标签,开始独当一面了。
也许,90后不是不焦虑,只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焦虑,更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自己的焦虑。
拥有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保持完美的身材也很重要,我愿意为了这些每天去健身房锻炼;
网上的信息太杂乱,自己难以辨别真伪,为了获得更优质的内容,我不介意为知识付费;
现在大学生太多了,就业越来越难,当初高考没发挥好,研究生时一定要选个好大学,我应该全力以赴,备战考研;
我可能不适合读书,大学毕业后只想赶紧工作,为了将来能找份好工作,我大学期间应该多学点东西;
开始实习才发现,之前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也就够我用三个月的,之后我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否则就会被工作淘汰;
很多朋友慢慢从偶尔联系、很少联系,渐渐变成了不再联系,每天越来越忙,想找个人倾诉烦恼,一转身,发现前行的路上只剩下了自己;
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却没有勇气离开现有的职位,离开后,自己还能做什么?还不如浑浑噩噩继续下去呢?
忙到没时间回家,甚至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面对父母的嘘寒问暖,明明心里委屈到要死,却依然嘴硬说自己过得很好;
城市那么大,自己却寻不到容身之所,明明还是青年,却早已失去了青年的朝气和锐气。
闭上眼睛,适合能想到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90后的焦虑如何排解?
00后已经开始上大学了,它们会是新的“90后”吗?
不会。
90后为什么受到这么多的关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90后说自己有了“中年危机”?90后不该焦虑吗?
90后所处的时代是急剧变化的时代,不是80后的改革开放的时代,也不是00后的互联网时代:
90后从小接触到的仍然是书本,而不是00后的数码产品;
90后受到的教育仍是传统的教育,他们不像00后那样更容易接受多元化信息;
90后每天面对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传统媒体的衰落,新媒体的崛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的发展……
世界变化这么快,一些90后抢占了先机,成为了90后中的佼佼者,但更多的90后只能留在原地不知所措。
之前看过一句话,我很喜欢,“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喜欢血淋淋的抵抗,而是选择丧丧地向世界撒娇。”
所以,“丧”文化开始流行,“嘻哈”文化受到追捧,青年亚文化盛行。
这些大概是90后向世界表达不满、表达焦虑的一种方式吧。
90后的焦虑该如何解决?
我不知道。
也许,带着焦虑前行是不错的选择吧。我可以容许自己焦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因为焦虑而不努力。
越是焦虑,越应该用努力来对抗焦虑。
把丧丧的自己留给世界,愿真正的自己,内心明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