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中叶后,欧洲女装呈现退化发展趋势:不再崇尚袒胸露背。这种风气发端于德国,因为领口太低,卫道人士发明了装饰在方形领口上的“科拉”(Koller),一种带立领的小披肩,用以装饰掩盖脖子和胸口。严谨呆板的德国人果然不习惯服饰的自由化。这股德意志风殃及英国,演变为结婚后就不能穿袒胸装了,君子只向穿得最少的女子好逑。领口越来越小,最后变成高领,科拉也随之变成有碎褶的小领饰,成为后来西班牙风时期大褶领饰“拉夫领”和“伊丽莎白领”的先兆。
包裹密实暗示了中性化--只有男装才不会刻意裸露,基督教禁欲主义认为女人不该露,男人身体更是没什么可看的--管得太宽,实质上效果适得其反,中世纪后,当神权影响力日渐式微,服饰艺术即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仿佛是和强权赌气,女装把男装中的裤子“借”了过来。
相似情形同样发生在中国。1644年满清入主中原,以残酷手段强迫汉族男子改穿满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肯屈服的要么掉脑袋要么去做和尚,寺庙里挤满了反清复明志士。一朝天子一朝民嘛。奇怪的是,汉族女装不在强制改造之列,所谓“男从女不从”。看多了清宫肥皂剧的现代人,总以为清代女人无论满汉都是穿一样的满族服饰,其实乾隆朝之前,汉族女子仍然承继明代装束,上袄下裙,之后才渐渐接受满装元素--满族是马背民族,为便于劳作出行,裤子成为女装中重要的款式之一--虽说汉装早就出现了裤子,但它上升为女装主流,还是清代中叶后的事。
裤子让女人变“快”了,行动如男人般迅捷自如,也深刻地改变了女人的思维方式。她们发现自己可以和男人一样穿,男人却不能穿女装。女装的中性化变革,成为当今“雌雄同体”时尚风格的发端。
裙子仍牢牢占据女人的衣橱,裤子毕竟不能赋予女人最渴望的柔美优雅:双腿套进两根长管,不能像裙子那样撩起,杜绝一切性联想,也削弱了女性特质。但新事物一出现,势必不能回到从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男人奔赴前线,女人借机填充岗位,工厂内禁穿裙子,女装变革因此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服装设计师们为迎合市场,不得不考虑减低裤子的过于男性化,让不用工作的贵妇也有了穿裤子的理由。
与此同时,男装自从脱离男女通穿后,款式变化越趋保守,裤子被女装借了过去,很快活色生香起来。可怜的男装被裙子抛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