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越发思念家乡。过了三十岁,记忆变得奇怪:有时前几个月,上个星期甚至前两天见了啥做了啥都淡忘了,而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发生过的事却印象深刻,历历在目,例如儿时家乡后山上的桂花香就时常穿越时空飘荡而来……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中南部,长江沿岸,属于丘陵地区,所以有山有水。我们村庄背靠着一座小山,前面环绕着一条护村河。
一到春天,村后的小山上就有漫山遍野的野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紫色的打碗碗话(当地叫法),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小花,五颜六色的,争先恐后得开得热热闹闹的,它们像给刚从冬日里醒过来的小山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花衣裳,一下子欢快了我和小伙们的童年时光。我们经常去山上采摘的是含苞待放的野桂花,连枝小心翼翼得采回来,插在家里的空瓶子里,灌满清水养着,不出两三天花骨朵就陆续绽开了,全家溢满清香,能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每当想起这事,仿佛那股清香又一下子飘荡到身边,欢愉而今的心情和生活。
到了夏天,最有趣的当然是抓鱼了。我们家乡大人小孩都爱抓鱼,而且抓鱼的方式各不一样,有时只是赤手空拳来抓。雨水多的时候,和水稻田连着的小池塘很快就涨满了水,池塘里的鱼儿就往水稻田里游,很多人就立即兴奋得赤着脚去稻田里抓鱼。不管天还下不下雨,放眼望去,一大片水稻田里很多人,都笑嘻嘻得在走动,稻田里滑,小孩子们滑跌倒是常有的事,可这时跌倒了不哭也不闹,大人们也不心疼也不训,自己爬起来拍拍屁股后面的水又去追正在游的鱼儿。能捉到一条鱼,无论大小,都举起来大声欢呼着:“看,我又抓到一条!”然后把鱼放进小水桶里继续抓,不像干别的活,抓鱼一点也不感到累,到最后总是抓了不少了大人们催着才念念不舍得离开稻田的。
有时护村河里的水涨得实在太满了,要启动旁边的水电站泄洪的,往外河排水。这时排水口附近常有更多更大的鱼儿游动,好像是强大的水流代过来的。我爸就用鱼叉在排水口附近叉鱼,有一次他叉到了两条十七八斤重的大鱼,当时我还小都提不动,看着那两条那么大的大鱼惊讶得很,觉得爸爸实在是太厉害了!
我的两个哥哥也很会抓鱼。夏天越下雨他们越往池塘边跑,带上简易的小鱼网,不一会儿就能送回家大半竹篮的鱼虾,它们在篮子里还活蹦乱跳的。新鲜的大鲫鱼奶奶会给全家人做成鲫鱼汤下面条,鲫鱼汤熬得白白浓浓的,像牛奶一样,鱼肉特别鲜嫩。而那种小体型的鱼,其实也肉乎乎的,奶奶则会用盐腌一下,拌上面粉用油炸着吃,香脆得很,很多时候我们小孩子们在一旁边看边吃,刚出锅的热乎乎的炸鱼特别香脆。后来哥哥们还是不断得把抓到的鱼儿送回家,我们也会给邻居和亲戚送一点,而邻居家也能经常抓到鱼,所以再多了吃不完就要腌了做成鱼干等回头再吃,也曾多次送给外村的姑姑家不少鱼干。
有时如果天晴,哥哥们出去捕鱼,也会代上我。他两下河里撒网摘鱼,我负责在岸边捡鱼。我们出来抓鱼时间长了,渴了就捧一捧河水喝,那时候河水清澈,受污染少,还可以喝的,不会拉肚子,清凉可口。饿了就就地取材,把捕到的鱼简单收拾一下就串到树枝上烤着吃,虽然调料只有从家里带来的一点盐巴,但还是很快就能闻到自然的焦香,让我们直流口水。小伙伴们都围着火堆围成一圈席地而坐,边烤边吃,一个个嘴巴上手上吃得黑乎乎的,都成了大花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乐得哈哈笑,吃得心满意足。长大以后再也不能以这样“原始”的方式吃到那样鲜美的原生态的烤鱼了。
耳濡目染,我也喜欢上了抓鱼。有一次天旱,家人用水泵抽田边的一条小池塘的水浇地,抽得快干了,池塘里的水已经很少了,家人们要忙别的事没顾上抓鱼了。而我忍不住了,赤了脚就下水捉鱼,河低淤泥滑,跌倒了好几次,但只要看到鱼就什么都忘了,每捉到一条鱼就特别开心,那天用家人自制的简易小渔网还捉到好几斤鱼虾呢,其中有两条五六两重的大鲫鱼。每当看到鱼在身边游动就特别兴奋,以至于成年后还经常能梦到抓鱼。长大后做生意,每当遇到一个潜在的单子,我都感觉好像身边有鱼在游动,每成一单生意,就像抓到的一条鱼。不过儿时抓到鱼的兴奋更浓烈一些,那种喜悦和幸福能时常穿越时空回放着。
秋天,好玩好吃得又转移到后山上了。我们小孩子们喜欢跟家人们一起去花生地红薯地干活。每天傍晚放学后,我们不用回家,直接从山顶的学校到半山腰的自家花生地里,然后和家人们一起摘花生拾花生,一个个干得卖力得很,因为知道干一会儿,家人就会奖励我们烧花生吃。我们从周围找来一些枯草树枝和一些稍微干点的花生藤,搭成一个小火堆,捡一些稍微晒干一点的花生扔进火堆,不一会儿就能闻到香味,这个香味和烤鱼的香味不同,多一份果实的清香。用另一个青点的树枝翻翻,等到看到花生壳四周都烧焦了就差不多熟了,也是边烧边吃,也喊大人们一起来吃,边吃边聊天,当作休息。烤红薯也是类似的方式,只是需要捡来更多的枯树枝多烤一会儿,这在山上不难,多的是杂草和枯树枝。自家红薯烤熟了还有甜味,香香甜甜的。
还有很多野柿子,它们长得比家柿子小很多,但漫山遍野树枝上挂满了,像一个个橘红色的小球球,可以随便摘,想吃多少就摘多少,没熟透的有点涩,颜色深的熟透了就不怎么涩还甜甜的,也是我们小孩子的天然美食。
冬天,好玩的还是在物产丰富的后山上。放寒假快过年了,我的两个哥哥总是去后山上采摘来很多野生的大叶茶。采回来,妈妈先烧开一大锅水烫烫它们,再拿出来晒晒晾干,最后还得炒,炒好了过年就可以喝茶了。虽然这种茶叶没有卖的那样精美,但也很清香,适合不会品茶的农家人喝---有个茶叶味就行,不用花钱买,想喝多少放多少。哥哥们采摘得多,这次炒好的茶叶能够来年喝上大半年的呢。
冬天里我则经常跟姐妹们和我们的妈妈、婶娘们一起去后山上耙松毛(方言,就是用一种竹子制作的农具收集松树落到地上的枯叶)。这个时节的松毛又干又软,很好着火,弄回家是烧土灶的好柴火。而后山上有很多松树,每家都可以随便去收集。年底没事了,吃过午饭大家就相约着一起出发了,有时在干活的同时也会捡到不少松果和奇形怪状的小石头,这是我们小孩子额外的收获。到了傍晚,爸爸和叔叔们伯伯们就拉着板车来接我们。大家合力把耙好的松毛堆搬到板车上拉回家。因为我当时年龄小,还有个特别的福利可以坐在板车上被拉回家。坐在板车上虽然摇摇晃晃的,但一点也不害怕,感觉挺好玩的,看着暮色渐浓的山林像一幅水墨画,看到不远处星星点点亮起灯光的小村庄也像一幅温暖的画。有的叔叔婶婶边走还边唱上几嗓子,每家都满载而归,不出半月,村里每家门口就多了一堆松毛堆,足够过年烧的,有的还可以够来年烧上几个月的。
家乡的山水还有很多别的馈赠,例如后山上还有黄花菜、板栗、竹子、野兔子、蘑菇和多种野菜,池塘里还有大片绿油油的莲叶和娇美动人的莲花,可以下火的莲子,清甜可口的莲藕,大片的芦苇,无数的粽叶和龙角……
那时,乡亲们基本还没出去打工和做生意,贫富差距很小,大家都是靠着家乡田地和山水过日子,所以和泥土和大自然接触得更多,也更感念土地的馈赠和滋养。
后来,大人们陆续外出打工或做小本生意了,我和小伙伴们都成了留守儿童,家乡的田地也不被重视了。再后来,大点的哥哥姐姐们也跟出去打工了,再后来我上了个外省的大学毕业后又嫁到另一个外省,离家乡就越来越远了。
年过三十,走过半个中国,最美还是自己的家乡。儿时家乡的那一方山水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