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的时候,我加了一个付费社群的会员;2016年8月,我在得到上订阅了第一个专栏;2017年12月,我订阅了第二个专栏,报了一个知识管理的课程,2018年的1月,我加入了一个付费社群,4月我报名了一个运营课程,9月,我加入了另外一个付费社群,报了另外一个运营课程。
2014年10月的时候我离职,2016年7月的时候,我离职,2018年5月的时候,我离职,2019年1月的时候,我再次离职。将近3年的时间,怀抱着一颗上进的心,被新鲜的词汇所吸引,试图紧跟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以图在未来世界可以有一席安身之地。我探索一席之地的方式,就是买专栏,报课程,加社群,扩展边界。
2018年,有道云笔记中,积累了1000条收藏的笔记没有被归类整理,每月晨跑60KM的Flag已经倒下,需要再立,日更写作1000天的计划已经石沉大海,口译证书则是更多年前的念头。
这三段话之间,有一个统一的逻辑在支撑着:当我们想要跟随变化的时候,必须首先要看清自己边界,积累自己的行动量,找到不变的东西去应对变化。我很早以前就认定,那个东西就是写作,但对究竟什么是写作抱有巨大的怀疑,尤其是对新媒体时代的内容传播完全摸不着头脑。
前些天一直在回顾有关内容和新媒体的笔记,昨天听成长会的Scalers讲势能差产生驱动力,我对写作有了一点新的理解,写作就是逆势而上,顺势而为。写作是逆势而上,逆的就是自己拖延懒惰,躲避思考的势,逆势才能积累势能,之后,才能顺势而为,顺应的是自己的成长的势能,时代的势能。而之所以之前一直不能够顺势而为,就是因为没有经历古逆势而上的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