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要召开一个专业会议,涉及到本部门的一项工作,而这项工作是我们省的特色亮点工作,且一直是由我对接。于是,为了展现这些年来的工作做法和成效,需要为会议准备一个全面的汇报材料。
刚开始拿到这个任务时,我对这个材料的要求并不是特别清楚,想当然地按照去年的模式,总结2023年的工作,列出2024年的思路。拖延症又犯了,硬是拖到了交稿当天上午才开工。花了一上午时间完成,交给部门领导,领导说没问题直接上报,于是就报上去了。
本以为这事就完了。下午接到上级部门领导的电话,说这个会议非常重要,相比以前意义不上样,所以材料要全面总结近几年的工作,要充分展现工作成效和亮点,而且要总结经验,之前上报的材料有很多内容没有写进去。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沮丧,也反思自己前期没有对会议材料的要求沟通到位,导致自己白费功夫。
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心态后,我又重新投入了材料的修改。其实,我手里有历年的总结,许多的素材,难点是如何把这些内容都放到10分钟的发言材料中去,层次结构清晰、主次详略安排要适当,让人读完后感觉到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显著。
第二天从早上开始,花了了七个多小时进行修改,连中饭都没吃,一直坐在桌前对着电脑不停地改材料。最终在下午三点前形成了第二版的稿子,自认为已经比较完善了,于是发给领导审核后,又报送给上级单位。
没多久,上级对口部门的领导又来电话,首先对第二版材料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表示肯定,然后又提出还要充实哪些内容,哪里还需要进行修改,最后建议对材料整体再拔高。挂掉电话后,我自然是有些晕。补充内容倒是容易,但再拔高这几个字让我觉得抓狂,本来已经写了这么久了,可谓绞尽脑汁,再拔高要如何拔高,从情绪上来讲,有些难以接受。
于是继续调整心态,既然已经花了这么多功夫修改材料,如果不继续修改的话,似乎有些前功尽弃。而且,既然是对这么多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在经验的总结归纳上必须要进行提炼,这方面确实要体现一定的高度,否则就无法给这么多年的付出一个圆满的交待。
想了半天,又想通了。于是再次对材料进行修改,着重把后面的经验总结部分进行丰富和提升,理出几个层次,深入总结几方面经验,等于把脑汁又绞了一遍,最后拔高的效果体现出来了。经单位一把手指导,对材料部分语句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次报送上级部门。
这次,没再来电话了,总算是在及格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良的评价。
我想如果上级不来电话督促修改,或者我中途放弃,材料就停留在那个初级阶段了,不可能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那些经验也无法得到总结,成效也无法得到展现,参与的干部员工得不到鼓励,不能很好实现对下一步的激励和指导。
写材料也好,做其它工作也好,如果无法和意义建立清晰的连接,就会缺少推进的动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和意义的连接,真的很重要。有空要把《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找出来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