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电影《一切都好》的一片段:突然退休在家的地质学家管志国虽然非常爱自己的四个孩子,但由于长年在外工作,孩子们的成长并未陪伴,也拙于表达,多年来一直通过妻子跟孩子们沟通。妻子去世之后,他才恍然发现跟孩子有了距离。一次家庭聚会,天南海北的孩子们却不能回家。于是他只身辗转全国各地,去探望他的那些孩子们的情景,勾起我的回忆。
同样的经历,父亲也是不经常在家,而且脾气暴躁,小时候我们几个都怕他,不敢与他亲近。长大了,每次都是给母亲打电话,拉家常,会顺带问下父亲,平常不给他打电话,他也不给我们联系。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及时有时候想改变,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老公他弟媳妇带着孩子,来我家小住,孩子一岁,这两天感冒,孩子整夜哭闹,已经两天夜里没有睡觉了,弟弟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回来不了几次,孩子都不认识爸爸。我突然发现,我们太多的家庭,一代又一代重复父亲位置的缺失,太多的辛苦压在女性的身上,长年累月,导致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没有倾诉的对象,也对孩子失去了耐心,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这种父位角色的缺失,什么时候可以终结?等到老的那一天,他想电影上的画面一样,急与和孩子们沟通交流而找不到人的时候,才会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