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的“观看之道”

艺术的“观看之道”

作者: 媚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21-04-30 13:31 被阅读0次

     近半年,特别喜欢看画,特别是西方博物馆展出的那些名画。昨日看完了陈丹青《局部》的纸质版《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艺术讲稿》,感触很深。

    《局部》是陈丹青讲评东西方艺术画的一档视频节目。此书相当于视频版本的纸质版合集。虽然去年陆续看完了《局部》1-3季,似懂非懂,只是在头脑中过渡了一下,但是种下了喜欢看画的种子。文字的展示方式,比视频或者音频来得更为直接,可以看到很多画的局部细节,重点是可以将关注重点放在丹青老师的语言内容上。

    陈丹青有着很明显的个人风格,不分书面还是口语,均给人一种温润,直接,没有任何套路,发散性思维方式。见到喜欢的画或者人,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好看的要死” 。。有时候看似在点评一幅画,他会开拓出很多其他领域的观点,例如电影,文学,政治等。

    陈丹青说:“艺术顶顶要紧的,不是知识,不是熟练,而是直接,是本能,是崭新的感受力,直白点说,是可贵的无知。”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需要具备很多知识储备,才能去看懂一幅画。事实并非如此。画给人一种直接的视觉冲击,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美感素养的提升。

    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你能够想象这是一个十八岁孩子的作品吗?木心曾说:”请诸位好好守护心中的孩子气,所谓元气,就是孩子气。“ 看着烟波浩荡的江河,层岚起伏的群山,水榭亭台,飞鸟栩栩如生,内心不禁升起一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赏心悦目和生命力。

    看蒋兆和的《流民图》,形态各异的穷人百状,或躺或卧,瘦骨嶙峋,脸色痛苦,麻木,孩子乞讨着,哭泣着。耳边听着陈丹青讲着故事背景,蒋兆和的一生崎岖,不由升起一股巨大的悲痛感。

    陈丹青最喜欢的一幅画是梵高的一部未完成之作《海边的渔夫》,很有意境。 他评价梵高就是一个憨人,憨人画憨画,穷人画穷人。特别有意思。

    局部里面提到了布法马克的《地狱》,瓦拉东画的裸女裸男,徐杨的《乾隆南巡图》,安吉利科在圣马可教堂的小禅房画的各种耶稣湿壁画。抛开每一个作品和画家个人特征之外,体会最深的还是来源于丹青老师打破了我们对艺术的观看之道。

    毕加索说过一句话,一幅画挂上墙就死了。重要的不是故事,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观看本身。

    真正好的艺术家,留给读者的一定不是作品,而是态度。我们看到的应该是艺术之外的艺术,它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新鲜感,一种颠覆性,一种悲天悯人的哲学情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的“观看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en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