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清华大学副教刘瑜在演讲里提到说:“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
这个观点在网上引起了争议,网友评论说:“像刘瑜教授女儿这个的孩子,就很难成为普通人”、”不要相信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多少人也想像她家那样普通一回”。
其实,从刘瑜教授的角度,结合当时的语境,她说的并没有错,她的本意可能只是想表达在充满压力和“内卷”的社会当下,要看开一些,看淡一些,不要搞得那么残酷,像军备竞赛一样。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人,成为普通人的标准和上面提到的标准并不一样。
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资源都是稀缺的”,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存在竞争,必定会有一些人掌握更多的资源,一些人掌握更少的资源。
一个人掌握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他在社会上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我们一直强调公平,一直强调社会阶层的流动空间,就是让一个在社会底层的人也有向上走的机会,即机会的公平性。
记得韩国电影《寄生虫》里有一句名台词:“不是有钱人都很善良,而是有钱了才会善良,钱是熨斗,能把一切都熨平了。”
钱,本质上也是资源。我依然崇尚个人奋斗的价值观,或许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普通人,但在自己想拒绝的时候,有说“不”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