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饥饿的字典里,“吃”是第一要务。在体面的词典里,“穿”是第一要务。即使是住在茅屋里,茅屋也是一座生命的城堡,也是一件有尊严的外衣。
书固然不能填饱肚子,但是书的香气却可以填饱灵魂。这就是一介书生的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少年贺敬之,家里总共有7口人。这7口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牛”,为家里仅有的一亩薄田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贺典谟。与其说父亲的汗水正在农田上耕耘,不如说父亲的梦想正在心田上播种。
播种,首先就得有种子呀!可是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种子却比金豆子还要珍贵。父亲心中的笔墨无法淘宝,只能用肩膀上的汗水去淘金。生活是浪,苦难是沙,粮食是金。到集市上去散散步吧,在那里可以聚集目光,也可以聚集精神。待到集市散去的时候,父亲就可以打扫收集掉在地上的粮食颗粒了,但通常是少得可怜。颗粒归仓,这个“仓”不是天下粮仓,而是父亲干瘪的衣兜。如果说一颗粮食就是一个婴儿,那么父亲的口袋就是育婴室,就是一个爱粮如子的襁褓。
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偷盗吗?臣妾做不到。不是的,偷盗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捡起一颗粮食,升华一次人格。父亲属于持证上岗。他每年都要到当地政府领取一次执照,做集市粮食的经纪人,收取少许的手续费。这就好比是当下,加入什么学会或协会。只有交费,才能办证。只有办证,文字之光才能洒在无比荣耀的大刊上。这也是无奈之举。但凡有一点法子,谁也不愿意干这么“下三滥”的事情。
父亲不是铁打的。生活的重担,压在他那羸弱的肩上。他必须把自己看成是一块钢,一块上等好的钢材。然后再等着营养不良和体力不支等黑客们来拳打脚踢。这一打,就能打出两把汗珠。这一踢,就能踢断三根肋骨。
父亲是一个平民,但骨子里却藏着侠客豪情。或许是不懂得经营之道的缘故,又抑求是在集市上受了什么委屈,父亲一回到家里,就拿小贺敬之当打气筒。打气筒,可以替父亲出一口恶气:“我要千方百计将你养大,将来由你为穷人报仇!要不,我就攒钱买把盒了枪,跟那有钱有势的坏家伙拼了!”
试想一下,为什么很多家长总是喜欢给自己年幼的儿子买“火车头帽子”呢?很明显,火车头有威严,火车头有气派,有警察的影子在保驾,有警徽的雏形在护航。
儿童为什么总是那么喜欢耍枪弄炮的呀?因为那是父辈们撂掉的玩具。这样的小儿科,号称看家本领,可以糊弄糊弄生活的苟且。要知道生活的苟且,绝非是苟且的生活。
小贺敬之是不幸的,他出生在寒冷的冬夜,又是黑暗的旧中国。小贺敬之又是幸运的。父亲把他当成了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的福星。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干的母亲。母亲的贤惠在贺窑村是出了名的,简直可以和村花相媲美。除了洗衣服、做饭、种地和看孩子,她还会裁剪和接生。敢问,乡亲们,哪一个没有穿过她做的衣服?分娩的妇女,哪一个不是她给接生的呀?虽然人很贫穷,但是穷出了一股人情味儿,穷出了一种精气神。我们就应该这样,在稿纸上,把“人”这个字的形象写好了。我们就应该这样,在生活中,让“人”这个字的腰杆挺直了。
白岩松说过,传统文化的学历就是高。父母的修养,是小贺敬之的两所大学,注定让他受益一生。
岁月催人成长。贺敬之和家务成了兄妹,与农活成了朋友。麦穗,他也捡过;棉花,他也摘过;豆叶,他也搂过;高粱叶子,他也劈过。总之,他是北方的子孙,他是贺家的孩子。他的身上,不但有泥土的气息,而且有庄稼的味道。他在土地上生得忙碌,也在土地上长得结实。
初冬的一个深夜,风吹得树叶哗哗作响,不知情的村民大喊:“土匪来了!”母亲赶紧抱起贺敬之,就往村北的树林里逃亡。从此以后,贺敬之恨透了土匪,也恨透了北风。所以后来呀,在歌剧《白毛女》中,就有了这样的台词:“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北风,是在肃杀的季节里出现的,是搁在人类的耳畔的一把刀。
就这样,贺敬之熬过一个漫长的冬天,春天还是来了。绿色在生长。贺敬之的美梦呀,也在和鲜花一起成长。
说着,说着,贺敬之就到了上学的年龄。穷苦的人家,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都快被寒冷和饥饿给逼疯了。大人们通常会对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供你上学!”说起来倒会轻松一些,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砸了锅,就能炼出好的钢铁来吗?砸了锅,又能卖出几个小钱来贴补家用呀?到头来,通常还是一场亏空。但父辈们这样说的初衷,无外乎是想表明“即使大人经济危机,也不能让孩子文化危机”的信仰。
贺敬之头脑灵活,先生们给他开了不少的“小灶”,譬如,指导他练字,教导他写作。父亲作为后援团的团长,断然也不会拖贺敬之的后腿,也给他开了不少的“小灶”。比如,每周都要给他送一次煎饼卷子。这是贺敬之在北洛小学读书时的情形。可是贺敬之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家人当时都在吃糠咽菜呀!长期的营养不良,让母亲一下子病倒了。父亲瘦得,也像是一头快要死亡的骆驼。贺敬之刻骨铭心地记得,有一个小地主羔子,拿着白面饼卷鸡蛋,在他的面前一摇三晃,羞辱他的气象:“你学习再好有什么用?能吃得上这个吗?穷鬼还不是要饿肚子!”门门功课第一的贺敬之,握紧拳头,在心里摇旌呐喊:比吃喝的是猪崽,比学识的才是精英。
爱憎分明的情感,让贺敬之的信仰茁壮成长。光明是他的方向,自由是他的营养。
贺敬之是北方子孙。我说,贺敬之是北方的男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