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场城市回归自然的演绎(上· 生态篇) | 景观

一场城市回归自然的演绎(上· 生态篇) | 景观

作者: 奥本辛斯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0:10 被阅读0次

温馨提示:喜欢的图片可以点击查看大图哦!

席吴二洲

一个湿地的生态修复

一场城市回归自然的演绎

而我们的工作是:

鼓励人与自然的互动对话

鼓励人与人互动社会交往

修复自然生态环境

为动物提供绝佳的栖息场所

谁是席吴二洲?

在对场地这样一个独特个性的认知下,我们开始了“人在自然中”“景观场所营造”

“人在自然中”的设计工作重中之重是对湿地的生态修复,同时强调场所的趣味性、游客的体验性、自然的探索性。

“景观场所营造”的设计,为村落和城市居民营造社会活动与交往的休憩场所。

生态到城市

该设计所要表现的是一个生态演变和进化的过程

强调人类生活与自然进化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

席吴二洲生态湿地公园平面图

 人在自然中             

湿地的生态修复                       

保护原有植物群落,对微生物环境修复和物种多样性做出贡献,为湿地生物及鸟类提供一处良好的栖息地。

卵石花园

临江区域将成为湿地公园的生态走廊,具有生态环境保护、防洪排涝、接纳大量动植物物种,维持生物群落多样化等多种作用。

生态走廊将包括:湿地景观、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野生动植物观察区、湿地科普教育区和水景玩耍区、竹林步行走廊、亲水平台等。

提供生态环境可循环再生的条件,真正创造生态环境的自然与野趣特征:和谐的生态循环链条,而非人造生态。

内湖湿地设计

三桥底景观

三桥底部景观通过硬质景观到软质景观的逐渐变化展示了场地从城市、乡村,再至于自然的过渡,通过道路与湖水的连接将席吴两洲衔接在一起。

为了避免对于湿地生物的过多干扰,我们设计了一处野生动物观察中心,为游人提供观察和探索湿地生物的自然教育空间,同时,该场所将具有一系列商业价值,成为城市的生态会客厅。

野生动物观察中心

野生物观察中心是人工建成环境,在设计的时候我们特别关注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工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野生物观察中心的立面设计非常考究,亲近自然是一大原则,在立面材质选择上使用木材、粘土瓦等建筑材料。立面窗户的分割疏密渐变,极富韵律感,体现建筑和环境空间的有机结合。

增强景观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1.自然探索与自然教育

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众多探索自然湿地的机会,将自然性、生态性、教育性和体验性有机的结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2.步行系统的趣味性与体验性

设计建立了一个游客步行系统,使其如同一条丝带将湿地公园内一系列的设施、滨水岸、亲水空间等节点链接在一起。在步行系统中,我们通过多种变化形式的道路、不同形态的亲水空间以及不同种类的栈道、桥梁等,强调园区内游览线路的多选择性与多体验性,增加湿地公园的趣味性与体验性。

景观道路的设计原则是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影响生物群落,同时满足游人和居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要求。

在对席吴二洲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工作中,我们强调保护原有植物群落、修复微生物生态和维护物种多样性,保持场地独具特色的本体属性,充分把握场地作为自然—乡村—城市过渡带的特性,营造出“人在自然中”的景观场所。


项目档案

※项目地址:中国.四川.遂宁

※项目规模:71.8万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1年

※完成情况:2013年4月开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场城市回归自然的演绎(上· 生态篇) | 景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hx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