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懒,没有早点发文章,一直拖拖拖,现在爬上了床,开启了写作模式。不过虽说是懒惰的一天,可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学到了好多新知识呢!所以也不算是懒惰的一天吧,哈哈哈..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没看之前我真的对它没啥兴趣,可能我看书的类型都偏时间管理一点,所以直接概论了这本书和其他书一样,但是我看上就后悔了,这本书才是入手养成习惯的“天花板”。
先问问大家之前有没有听过《子弹笔记》这本书,就么说吧,《子弹笔记》在它面前都只算这书的小弟弟。懂了吧!
那我来说一下,这本书主要好在哪?它讲了2大方面,介绍方法和剖析个体心理。我读过的感觉是作者真的太牛了,怎么就知道我做事时是这样的呢!分析的一模一样。
如果你喜欢做计划、做清单、做手帐、或者想要培养自己一个习惯,那我强烈推荐你赶快看这本书。清单一共分为三种,“时间段划分清单、碎片化清单和每日任务清单”。
时间段划分清单的操作步骤是你把时间分成段后去记录每个时间段你要做的事,比如我:早上6:00-7:00:关闹钟、起床、上厕所、接水、洗漱、护肤;7:00-8:00:吃早餐、写作、学习单词和听力;上午8:00-11:00学习公务员笔试(细到具体内容,此处省略);中午11:00-14:00(做的所有事全写出来);下午14:00-17:00(做的事儿全写出来);晚上17:00-22:00(或者你自己睡觉的时间):(做的事儿全写出来)。我就是给大家举个例子,时间段分化清单适合新手做,我们每次计划时安排自己的一天都是细到具体时间那种,但我们往往根本坚持不住,然后这个计划就此放弃,但是你可以尝试使用时间段划分清单,当然上面是我自己固有的时间段,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工作环境或者学习环境来设定一个你每天的时间段,然后把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填充进去,一定要仔细,要全。(具体知识大家可以参考《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
碎片化清单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清单,有时候我们在做事情时总是会注意力不集中,做着A想着B(真的是我本人了),我们知道这样不对,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其实是你的大脑在向你做出提示,你该停下来休息一会了,你可以站起来放松、喝水、做一些其他事情,但是不要超过5分钟(这期间你可以把你临时想到的事情写下来,这些是你的碎片化清单,可能不是现在要做,但是未来一定会做的事儿),而你自己也要看着你自己(把自己分成两个你,专注学习工作的你和监督的你),碎片化清单的完整做法是“专注、放松、专注、放松”。我们总是在工作中受到外界干扰和自身注意力不集中,一旦有人破坏我们的计划或者延长了工作和时间效率心理就会不舒服,但是,我们做的往往是过程,不是结果,如果你只知道结果而不在乎过程,那你不如不做,就像我之前,我的目标是考研,然后我从来没想过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所以准备过程中计划不完善,做每个环节时都需要现摸索,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比如说一件事如果我们做之前想了一下整个过程,预估了时间,那等我们做它的时候这件事会按照我们的时间来,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件事在乎的是结果,不思考过程不提前想,那这件事完成的效率一点也不高。所以,做一件事时要先想这件事的过程在下结果。(例如制定计划时的思考过程:1.目标:我要在早上7点用30分钟背会完成50个单词;2.思考过程:每个单词30秒的时间,遇见会的单词可以直接划过,不会的单词先看正解,然后默读三遍,闭眼再回忆一遍,最后按照单词软件算法重新调整记忆单词,就可以在30分钟记住50个单词。大家记住,一个计划的重点是对这个目标的整个思考过程,不要再傻傻的追求目标了,别总跟自己拧巴)),我理解的或许不够好,推荐你去看《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最后是每日任务清单,其实每日任务清单,一部分是你每天计划安排的,另一部分是你的碎片化清单,就是你无意间的小灵感和工作中或者学习中带给你的任务。就是把那些迁移了而已,转化成了每日清单,有些碎片化清单你可以随机挑选,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周围环境要素来安排啊。
最后总结:这本书非常适合想做计划的人,但却坚持不下去的人观看,相信我,肯定不后悔,肯定是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