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说符》
原文: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之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若欲无盗,若莫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译文:
晋国苦于强盗太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周时有俗话说:‘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强盗呢?”于是任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
解读摘要:
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
察见渊鱼者不详,主要是在说人不能因为小聪明而过度消耗自己。过多的把精力放在枝叶上,就会离根本的道越来越远。
道家说:口开精气散,意动火工寒。就是这个道理。真正有道的人精气神都是内敛的,返璞归元。
渊鱼都是在很深的水里,如果你连那么深水里的鱼都能发现,说明你的精气神一直都是在向外找寻和消散的。对身心都会造成很大的消耗,本身就是短命之兆。
作者:金川居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62492/answer/6245968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子他说》
子思说:“百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以得百人。”“君子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
他们都是极力主张领导者首须注重于诚意、正心的自养,而戒慎于偏信耳目的不当。所以在正统儒道学术思想的立场,大多反对“察察为明”,过分偏任法家或权术的制衡作用。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便是此意。
感悟:
这段话中经常被引用的是“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这句话,其实后面一句也是经典“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前面一句,更多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可能的后果,后面一句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提出解决方案,但是,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能够看到深渊里的鱼呢?再较真点,能走到深渊边的又有几人呢?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寓意深刻,一个人的处事之道,应该还是有所收敛,万法唯心,万事唯度。世间是道场,人生是修行,要往心性上用功,要在有度上使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