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斯科特.派克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
序
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心智成熟等于精神成熟。
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而且是毕生的任务,心理治疗可以给心智成熟提供绝好的帮助,但它永远不是速成的,简单的治疗过程。
*┈*┈*┈*┈*┈*┈*┈*┈*┈*┈*┈*┈*
第一部分 自律
1.问题和痛苦
人生苦难重重,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才能释然。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学校可以为孩子们设计各种问题,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就能从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自律: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2.自律四原则:
①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孩子5岁开始,就可以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
想让孩子自立,父母就要先自律,自制,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这其中父母的付出时间和爱必不可少。认真观察孩子言行举止,及时发现问题,倾听孩子心声,用爱小小的警告和批评,及时纠正孩子问题。当孩子面对痛苦抉择时,真心实意与孩子一起去经受痛苦和折磨。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父母和孩子一同体验痛苦,痛苦就不那么可怕,孩子也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父母的珍视,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不自暴自弃。
让孩子觉得我是个有价值的人,他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
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
要及时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然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②承担责任:我们应该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求助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所患的不是神经功能症(为自己强加责任),就是人格失调症(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充分成长,才能正确,客观的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要放弃自己的力量,每个人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③忠于事实:
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的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我们需要不停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这个过程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的内容准确翔实。
移情: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作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的严格的自我反省,我们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不仅要观察世界本身,也要对自身反省。
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这也是接受心理治疗需要的勇气。
要使心智成熟,接受心理治疗是一种合理的捷径。
心理医生在治疗初期,不应该轻易对患者说出结论,因为患者可能并未做好准备。
要想在组织或集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注重表达意见的时间,场合和方式。
④保持平衡
承担责任+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
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尽可能过好当前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要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才能保持平衡。
有生气的能力+克制脾气的能力,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要注意时机和场合。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时,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某一部分。接受心理治疗就要放弃,我是正常的这一自我认识。
心理医生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突破口,消除造成问题的障碍,协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个已经开始的放弃和成长的过程。
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不断面对痛苦,不断学习自律,可以使心灵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作出决策的能力。
*┈*┈*┈*┈*┈*┈*┈*┈*┈*┈*┈*┈*
第二部分 爱
1.爱
为什么愿意通过自律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
爱: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而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自己与爱他人,界限最后甚至会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灭。
爱意味着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要真诚付出。
爱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2.误区
①坠入情网
孩子到了青春期,会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和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渴望突破自身局限,却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这通常使他们产生无助的痛苦,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多种能力,到了青春期才可以突破自己。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我们的自我与别人的自我合二为一,我们又体验到了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感到自己强大而有力,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只是一种幻觉。这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只是自我界限部分的暂时性崩溃,激情褪去后,心灵不会成长。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
真正的爱,可以使我们和宇宙融为一体,天人合一。
②依赖性
依赖不是爱,只是一种寄生心理。
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夫妻应有所分工,并适当更换彼此角色。训练我们在没有配偶的情况下,可以独自生活。要彼此独立。
③精神贯注
那些与心智成熟无关,不能给心灵带来任何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爱的对象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者活动。
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需要为自己提供许多与心智有关的养分:爱惜身体,拥有充足的食物,提供温暖的住所,休息和运动,张弛有度。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进行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④自我牺牲
越庖代俎的去照顾原本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是对爱的滥用,要让家人获得健康,就必须容许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我照顾。
很多时候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自己的愿望。
爱是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⑤爱,不是感觉
心理医生应该把个人好恶放在一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给予病人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爱的目的:拓展自我界限(直面内心恐惧)和实现自我完善。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学会倾听,告诉他们倾听不是容易的事,要认真对待。父母也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去理解他们的含义。
有选择的利用倾听方式:让孩子闭嘴+父母不理睬+嗯,啊,假装倾听+孩子说到重点时好好听+认真倾听每一句话,努力去理解含义(给到孩子尊重,乐于表达,感受自我价值,懂得自爱,发现有价值处,更加了解孩子,愿意听父母的话,尊重你父母,成为出色的人)
倾听者要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努力达到心心相印。
心理医生要让病人感觉到,医生在努力倾听他说的每一句话。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给孩子读书,指导他们做功课,看电影,外出野餐,开车兜风,出门旅行,观赏球赛,都是表达关注的主要方式。各种关注(包括用心倾听)的一个共同特征: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
3.风险
给予某种事物以精神贯注,可能面临拒绝或遭受损失,接近某个人,可能经受失去对方的危险。
人生是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接受的风险就越大。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心智的成熟:爱和自我完善+突破自我界限+自尊自爱
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有价值的人,你是我们所爱的孩子,你是可爱的人,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努力而且敢于冒险,我们始终都会支持你爱你。
心理医生要拥有同患者一样的勇气和智慧,而且要承担自我改变的风险。
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属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先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经常反思这些问题:我看清问题的本质了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处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我是否因为经验有限,他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
友谊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的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成功构建持久的人际关系。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要求内容就不能超过对方承受的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先自我完善,自省后再进行批评。
4.爱与自律
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
有限的生命里,爱也是有限的,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我们要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
自恋的人不接受对方的独立,只把对方当成自我的延伸。
5.爱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依靠医生与患者对治疗过程的共同投入。
很多人产生心理疾病,都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爱,或者得到的是畸形的爱,医生给予患者更多的爱和关心,才能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补偿,使疾病更快的得到治愈。
只有先自我完善,才能对朋友和家人进行心理治疗。
爱的缺乏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爱其对象一定是人。
*┈*┈*┈*┈*┈*┈*┈*┈*┈*┈*┈*┈*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1.信仰与世界观
随着自律不断加强,爱和人生经验一并增长,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周围的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但是由于天赋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有着天壤之别,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与信念,只是不说出来而已。
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就是对其世界观的纠正和调整。所以心理医生要弄清患者潜意识里信奉的东西。医生要对患者信仰体系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信仰来自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在家庭的见闻和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看法。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宇宙间的至高法则。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突破自我界限,扩大我们的人生地图。我们要对自己的世界观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
2.科学与信仰
只有学习和进步,主动探索陌生领域,挑战被视为真理的结论,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
我们必须怀疑自以为了解的一切。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神经功能症,是一种禁锢心灵的非理性观念。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我们要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这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
第四部分 恩典
1.健康的奇迹
多数人对意外事故都具有强大的抵抗力。你险些发生意外事故的次数是实际发生了好几倍。
2.潜意识的奇迹
意识只占5%,潜意识占了95%以上,如果你更多的了解自己,就会发现你的潜意识,这个你所知甚少的自己,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超出你的想象。
梦就是它存在的最好证据。做梦者感觉自己出了问题,潜意识就安排一出戏,告诉他问题的来源。潜意识帮助他剖析自我,找到治疗疾病的途径。那些能够解释的梦,一定会给做梦者带来有益的信息。
即便我们的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潜意识也会提供各种信息与我们沟通,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问题,此时它采取的方式与通常的梦略不同,我们称之为杂念。
进入意识层面的潜意识信息,往往都是不受欢迎的,意识常对他产生排斥,这时才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潜意识时刻渴望与我们对话,我们在个人行为上所犯的可笑错误,也会揭示出潜意识与我们沟通的渴望。我们不经意间说出某些奇怪的话,做出异于平常的举动,往往是受到压抑的东西的一种自然流露,其中既包括消极的东西,也包括积极的东西,他们是客观而真实的,尽管我们可能不想公之于众。
为了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
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潜意识不仅在对自己的了解上胜过意识,在对他人的了解上也是如此。所有的知识和智慧都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学习某种新东西,实际上只是发现了一直存在于脑海中的某种事物,我们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并不是在把某种新的东西强塞入他们的思维,而是把这种东西从他们思维中引导出来,让它从潜意识进入意识,我们的智慧来自于对全人类智慧的继承。
3.好运的奇迹
恩典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不过有些人没有意识到恩典的存在,也从不知晓好运的价值,因此就从未意外发现过令人惊喜的事物。其实人人都有机会与恩典不期而遇,在恩典降临时要懂得把握住。
想象这些实体的边界是非常具有通透性的,与其说是一堵墙不如说是一道篱笆,无论是从篱笆顶上还是缝隙里,别的实体都可以翻进来或是渗透进来,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就是这样彼此渗透的。
4.进化的奇迹
我们一生中心灵获得成长的机会无穷无尽,而且没有任何限制。
熵: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再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一种没有秩序,不再发生分化的状态。
能量自然的从高处流向低处,熵不断增加,这种自然倾向可以称为熵的力量,进化过程是与熵的力量彼此抵触的,是由低向高的发展,在进化过程中生命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有序。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我们的心灵克服了熵的力量,才一直成长到今天。
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就是爱。
上帝想让我们成为他自己,我们成长的方向就是变成上帝,上帝不仅是推动进化的力量,而且是进化本身的目标。上帝滋养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成为跟他一样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面对自己的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觉察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一旦发现自己放慢了脚步,就会强迫自己加快步伐,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大步迈进,与熵的对抗是永恒的战斗。
一般意义的懒惰,只是对自己和他人缺少爱,而邪恶是以爱为仇敌,与真正的爱完全对立。邪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与自我完善的行为。
熵的进化与爱的进化是两种对立的力量,在某些人身上他们可以获得平衡,在其他人身上他们势不两立,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以邪恶为目标的人总是拒绝观察事实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却能深刻的意识到懒惰的存在,要使心智获得成熟,必须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
我们的潜意识里蕴含着非凡的知识,潜意识知道的事情永远比意识多得多,我们获得一项真理得到一种启示,不过是重新认识潜意识里原本存在的事情,获得新的真理和启示,其实是意识和潜意识达成一致,获得了共同的认识,此时意识与潜意识逐渐融合,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使潜意识层面的内容浮现到意识层面的过程,心理医生的职责就是扩大患者的意识领域,涉及范围和方向与潜意识领域更为接近。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跟我们极为亲密的上帝,亲密到他本来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要获得恩典,我们就必须见到上帝,而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所以要经常自我反思。我们的潜意识就是上帝,我们是上帝的一部分,他一直与我们同在,无论现在还是未来。
潜意识是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意识则属于个体。人之所以生病正是意识抗拒潜意识智慧的结果,意识患了疾病,潜意识想给他进行治疗,意识就会与之发生冲突,心理疾病是意识背离潜意识的结果。我们的目标是一方面成为上帝,一方面仍需保留意识。可以成为上帝的左膀右臂,成为他的全权代理人,我们也能有意识的作出选择,按照上帝的意愿来影响世界和他人。
5.力量的本质
心灵的力量不是控制别人的力量,他是在意识基础上作出决定的力量以及意识的力量。
在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我们终将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我们展示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我只是作为一种途径而存在,真正的力量不属于我。
随着心灵的力量不断积累,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孤独感,他们不可能推卸责任和过错,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他们没有跟自己处境和感受相当的人,心智成熟的无所不知的人,却难以找到境界相当的人。
唯有经受痛苦,才能够最终走向真理。
在心理健康状况恶化之前,潜意识就会察觉到我们的变化,他通过各种方式提醒我们情况变得不妙——平凡的噩梦,过度的焦虑,极度的沮丧,这些症状在我们身上不断出现,虽然一时可能与现实脱节,但无所不知的潜意识总能看清真相,并以上述症状来提醒我们做出及时的改变。
只有少数人能重视自己的症状,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这些症状,说明他们内心深处真的出了问题,他们听从潜意识的暗示并从中获得帮助,他们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忍受治疗中必经的痛苦,也由此得到巨大的回报。
6.对恩典的抗拒
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这种工具,需要使用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了什么目的而使用,完全是自己的选择。
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患者是否具有成长意愿。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这种恩典是意识之外的力量,他来自潜意识,也来自除了父母之外,其他给予我们爱的人以及我们无法了解的其他渠道,有了恩典的眷顾,即便没有父母的爱和照顾,我们也可以克服心灵创伤,成长为具有爱的人,让恩典降临到自己身上,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行使更大的权力接纳恩典,意味着我们要抗拒惰性,挺身而出,我们要代替上帝去行使职责,完成艰巨的使命。相当多的人缺乏忍受孤独的能力,所以宁可放弃掌舵的机会。恩典是我们自己挣来的。
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如果我们一味刻意追寻别人的爱,期待的有人来爱我们,那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当我们不求回报的滋养自己和别人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可爱的人,这样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
释迦摩尼耶稣,老子以及其他古代圣贤,都以不同的方式阐述过类似观点,可以去看这些古老的经典,汲取更为深刻的人生见解。
心智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和行动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
我们都活在上帝的视野中,并且不是在边缘地带,而是在正中心。
*┈*┈*┈*┈*┈*┈*┈*┈*┈*┈*┈*┈*
后记
和心理医生交谈一次,你就可以知道对方是否适合你,如果感觉不适合那就付清这次费用,随即另请高明。选择心理医生务必慎重,这是你毕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心理治疗是一项不小的投资,不仅需要花钱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心理医生能否真正给予你关心,远比他们的政治立场,年龄或者性别更加重要,这一点你同样可以很快察觉,一流的心理医生不会急不可待的做出乐观的保证,或是不加思索的对患者实施治疗,真正用心的心理医生应该稳重而谨慎,而且有所保留,作为患者你可以凭借直觉发现,在他们含而不露的外表下隐藏着的究竟是关心还是漠视,如果认为有必要,你尽可大胆询问心理医生,他们对于女权运动,同性恋和宗教问题有何看法,你有权得到诚实坦白而严肃的回答,凡是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如果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通常都是正式受过专业训练,值得信任的人,心理医生的能力和他们持有的证书几乎毫无关系。要是心理治疗顺利进行,心理医生必须和患者经常沟通,建立起亲密感情,因此你有责任挑选值得信任的医生并接受治疗,是和某一个人的心理医生,不见得适合另外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