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大部分来源于第一印象。就是那第一眼,决定了你对这个人最初的感觉。你不知道这感觉是如何发生的,它又是凭借什么东西让你瞬间就能对这个人产生一个想法:喜欢,讨厌,没有感觉,还行,有点强势,可爱,单纯……
无论是怎样的印象,甚至我们自己都无法理清楚,到底是他身上的哪些部分造成了这种感觉。也许你会习惯于把第一印象的产生归为他的言语,动作,脸上的表情,他的穿着等综合的外在。这是其中一部分,但这并非是决定性的部分。他在你眼中的样子,或者说你的眼睛所看到的样子,并非单纯的是他的样子,还有很大部分来自存储在你潜意识深处的与他所展现出来的样子相关的记忆库里的内容。
如果你记忆库里的材料关于吐舌头舔食是美好的,充满甜蜜的,当他在某个角落,手里拿着冰淇淋,吐着舌头,舔着嘴巴上残留的美味,他勾起你的感觉就是亲切的可爱的,你对他的的第一印象就是:哇,这家伙,讨人喜欢。
如果你小时候曾有过用舌头舔食物而被家人奚落,甚至曾因此被当众羞辱,年幼的你流下委屈的泪水。尽管你早已忘记,甚至你都不相信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可是你的身体记录着这一切。当那个人舔着舌头出现在远处时, 哪怕他只是不经意地卷动舌头,舔了一圈嘴唇,并非舔食,而你看着也会觉得一股不可思议的厌恶莫名生起。你会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他打入冷宫:“哼,这人,让人反感。”
他的某些方面可能确实让人反感,但真正勾起你反感情绪的,是你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那段过往。这段过往让你潜意识深处把伸舌头舔嘴唇定义为坏的行为。尽管他伸出舌头的动作极其无辜,完全够不成“让人反感”的特质,可是你会无意识地给他下定论。他就这样被你轻易地贴上了标签。
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如何让自己脱离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在你自己没感觉的情况下,就给人或事物下了一个论断?这样的论断一般情况下,是不公平的,甚至会影响且左右了你的决定,让你无法客观地面对发生在你身边的事。
怎么办?不知道。
莫小看了“不知道”。如果你能始终秉持不知道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不是自以为知道一切,就不会武断地下定义了。
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卷舌头,舔嘴唇吗?不知道。当你能客观地看到你其实并不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什么原因让他做这个动作,你就不会轻易地说他讨厌或者惹人喜欢了。
如果你能对自己心中升起的对他的情绪保持不知道的态度,你也就不会单纯地认为,你的情绪就是他引起的了,是他这个人这个行为让你产生了这个感觉。你会开始反思,也许跟他无关?也许只是我自己对这个动作有个人偏见?
只要一经怀疑,你心中坚定不移地认定一个人讨人喜欢或令人讨厌的标签也就可以撕去了。你对这个人的判断就能跳脱开第一印象的魔咒。你开始站更高的角度,更开阔的视野去观察这个人,从而更有机会做出更客观更符合这个人特质的判断。你多少还是会带着自己的主观偏好,还会带上你个人成长的印记去看这个人,但至少不会全是你自己的东西,至少你会多少与这个人的某些真实相遇。
“不知道”打开了新的观察通道,佛家形容它为觉知。把不知道引进思维,把觉知带进生活,带进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不要让自己的过去蒙蔽了你的眼睛,不要让过去捆绑了现在你与世界的关系。
(后记:每日晨写。出现一个词,用45分钟左右写出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