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十多天就过去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的啃读也接近了尾声,虽然也写了十多篇打卡文章,但总的感觉还是很模糊,丹尼尔教授以认知学的角度来谈教学,总结了九条认知原理,每一条认知原理对应学生所需的知识,并阐述了在课堂上的重要应用。第一条原理是:人类生来就有好奇心,但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有好奇心,就会激发探索欲望,思考建立的四个条件是: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长期记忆中的步骤,以及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缺少任何一方面,思考都有可能失败。
第二条原理是: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它对应的是我的学生懂得什么?一个人如果缺乏丰富的背景知识,那他的思考就很难发生。例如我们看到一片花海,头脑里缺乏事实性知识的人就会说:“好美啊!好漂亮啊!”而有丰富相关背景知识的 人看到了,可能就会由这片花引起他的思考,会联想到相关的事物。这就是思考带来的深度。第三条原理是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对应的是学生在上课会思考什么?如何更好地记忆,采用助记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背景知识。第四条原理是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对应的是学生的旧知识中哪些是理解新内容的关键?为什么抽象概念很难理解,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丰富的背景知识,我们很多人的知识总是停留在浅表层,要想到达深层结构,就必须要进行反复训练,只有大脑里事实性知识达到一定的量,运用起来能自动化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第五条原理是: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它对应的是如何让学生练习又不感到枯燥。练习可以让思考过程变得很省力,练习会让记忆更加持久。反复的练习会帮助知识的迁移,能够让深层结构浮出水面。
第六条原理是: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它对应的是我的学生和专家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专家的思维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的思维跟专家一样。学生只会理解知识而不会创新知识,专家做的一些事情学生也能做,但它们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太大帮助。第七条原理是儿童在学习方面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它对应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格并不重要。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去培养孩子,孩子的多元智能对成长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要思考内容而不是学生。
第八条原理是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改变。它对应的是我的学生如何看待智能?努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差异,努力程度不同,你和别人的差异也不同。第九条原理是教学,和其他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高 。它对应的是:我的教学哪些可以保留,哪些需要改进?练习的重要性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差距,练习让背景知识不断丰富,让我们的认知技能不断提高 。
综上所述,这本书运用九条认知学原理,采用大量的事例来支撑理论,让读者一目了然,能很快地把深奥的理论通过事例来消化。这些认知学理论对课堂的启示,让我们认清了教育的目的,学生要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在思考时才能达到高通路迁移,否则,只能停留在浅表层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