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天

作者: 亦温柔了寒窗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00:05 被阅读0次

摘自丰老师的分享

刘老师再次强调“理念第一,技术第二”,要将理念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对理念的掌握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更关键的是会用,对于同一个理念,此次听与上次听会有什么不同,每次使用会有什么感悟。他主要讲解了焦点强调哪些?

1、 焦点强调关注正向的积极面,要在平时有意识的去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对于孩子,看到他的正向积极面,根据情况可以告诉他,也可以不告诉他,但家长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稳住,“稳”永远都是改变的定海神针。

2、 无论对自家的孩子,还是求助者,都要有足够的耐心慢下来,接纳求助者或者孩子的改变慢,慢就是快。

3、 在心理咨询中切记把关注人本身放在第一位。关注来访者,关注来访者在乎的点,关注她的初心,可以问她:想要什么?希望有什么变化?希望怎么样?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关注更多的可能性,耐心倾听来访者的述说,换位他的感受。

4、关注目标,但不能只盯着目标,要更多地关注现在能够干点什么特别是当下能做点什么。以此问问自己的目标 ,希望自己通过学习有什么变化。

5、关注解决,直奔解决,不探究原因。

6、关注成功经验,关注例外。

7、关注孩子的两感,希望感和成就感,推动孩子的希望感和成就感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不要对孩子絮絮叨叨、指手画脚,因为你的指令其实就是对孩子的否定,一个被否定的孩子是不容易有自信的,孩子会觉得他不行,他会很自卑,还会养成习得性依赖,即便长大了自我价值感也仍然会低,找不到自己的能力感、掌控感,这种状态地持续会导致他看不到希望,缺乏斗志,没有激情,缺乏内动力,甚至还会导致孩子退却、自我放弃。如果我们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唤醒孩子、激励孩子,看见孩子的努力和不容易,同时让他自己也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变化和成果,他就会觉得有奔头,其希望感就会大大提升,内动力也会增强,行动力会更足。因应式询问、假设询问,有助于推动孩子的希望感,如:那么难的问题你都克服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你的问题都解决了,你的目标都实现了,会是什么样子?接下来在哪个地方可以有一点点的变化(一小步的行动,要具体化,要让她自己说出来。),这样的问话让孩子有能力感、掌控感、希望感。人只有在有希望的时候才有力量前行,有希望感牵着,孩子就会更有力量向目标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行,带来一小步的变化。虽然是一小步,但是孩子的能力感和掌控感增强了,进而推动孩子继续坚持,带来滚雪球效应,孩子的行动力和自信心都会大幅提升。关于成就感,更多地探讨孩子相对不错的地方、做的成功的地方,欣赏他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批评指责、挑错行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聊他的成功经验,他就会有成就感。有了希望感牵着、成就感推着,孩子的信心和动力都会很足。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育人,永久教育人,孩子的希望感被摇动,成就感被推动,内动力自然会被唤醒,这是刘老师凯旋归来第一课给我的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59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sw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