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众号:等你回信ys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的比喻很有意思。
结合我的理解,大致表达是,人的一生,就像一枚硬币,我们努力地支立起来,跌跌撞撞地向前滚动,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怀着对正面的期待,也带着对反面的忧虑,就这样走出了很远。
我当时看的时候就很大触动,这个比喻太确切了,比我之前所看到过的很多的比喻都好。
但其实借硬币来阐述什么大道理也是司空见惯的,只不过他们的比喻,都是只说到硬币的非正即反面,却往往忽略了还有这近两毫米的两面过渡带。
这中间的短距,就像我们许许多多被忽略的日子,寡淡,寻常。而我们的确是在这样的平常中,期待着正面的美好,也隐忧未知的反面,就这样摇摇晃晃一生。
还有人用陀螺来比喻人生的。记得李健在歌手唱过《陀螺》这首歌,只是当时不太能理解,印象里就是“转转转”,调子也比较平淡,没有太深刻的记忆点。
现在再去听时,发现低吟浅唱,不疾不徐的歌中中蕴含了好多的无奈与叹息,这是一首很悲哀很悲哀的歌。
在欢笑里转
在泪水里转
在燃烧着的生命里转
在洁白里转
在血红里转
在你已衰老的容颜里转
如果我可以停下来
我想把眼睛睁开
看着你怎么离开
可是我不能停下来
也无法为你喝彩
请你把双手松开
在酒杯里转
在噩梦里转
在深不见底的黑暗里转
在欲望里转
在挣扎里转
在任由天命的麻木里转
……
我还没比较深刻地理解这首歌,就现在的生涩的感悟,只是觉得陀螺的一生太可悲,令人恐惧――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无意义地转呀转,停下来的时刻就是死亡的时刻。
高中的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蒋方舟写的一篇文章,也是写陀螺喻人生的。不过她倒是比较积极的,她觉得陀螺地旋转看似无意义,但是却在一圈圈地深入,挖掘自己。
忘了作者是怎么论证的,现在想想,觉得不太说得通。陀螺的旋转又不只是在一个点上,怎么还会如螺丝一般越钻越深呢?
像陀螺一样的人生,是庸碌麻木的,但在生活中,甚至我们的身边,是会有这样的人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的。我也会害怕自己掉进这圈套里。
一次,看到一篇有名的栏目的文章,里面写到“在庸常的生活捕捉……”我看着顿时就很不喜欢,怎么能用“庸常”来形容生活呢?庸常的是人,不是生活。而今想来,对过着如陀螺一般生活的人,这生活的确是庸常的。
说完了“硬币人生”,“陀螺人生”,我想起了一个“木刻人生”。
黄永玉的版画“木刻人生”的主角是版画大家黄永玉老先生。今年九月,老先生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入木”为主题的版画展览。
我对他的了解不多,很久之前听书时听到他的传奇人生,具体内容已经模糊了,但把对老先生精彩的评价做了笔记:
“有一种狂放是把生命当做写在水上,写在沙子上,因为边写边消失,自己也满不在乎,这是虚无的轻狂,很难留下什么来;
黄永玉是把自己刻在木头上,大开大合,举手无回,凝固着大的真诚,大的深情,这是痴情之狂。”
看到这段话时,我特别震撼。现在的很多人,就是有着这样的虚无的轻狂,说得慷慨激昂,阔谈着未来蓝图,但转身一切如常;
我们常说,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落下的棋子是容易变动的,但木刻是切切实实的“入木三分”,是“举手无回”,刻下后就不可能再复原了。每一笔的刀刻,都是要无比谨慎。
想到这里,真是对黄永玉老先生肃然起敬。
让我们去“入木三分”地生活,可能会有点郑重甚至沉重。但我想,对于一些事,一些人,我们的这份郑重是值得的。
千百种人生,冷暖自知。听听别人的故事,学着过好自己的人生罢了。
公众号:等你回信y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