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提升类我收藏的好文有用
为什么作家应该用 Markdown 保存自己的文稿

为什么作家应该用 Markdown 保存自己的文稿

作者: 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3-05-13 14:42 被阅读42521次

    本文原载 Apple4us,经作者授权转载于简书。本文作者为 Lawrence Li

    Markdown 是一种「标记语言」,通常为程序员群体所用。我想用这篇文章解释一下作家用 Markdown 保存自己写的东西有什么好处。

    大部分作家用 Word 或 Pages 写作,过去的文档也大都以 .doc, .docx 格式或是 Pages 格式储存。还有人为了保证文稿发给谁都能正常打开,会用 .txt 格式。

    .doc 或 Pages 格式有如下问题:

    1. 不一定谁都能打开。用 Windows 的人打不开 .pages 文件,用旧版 Word 的人不一定能打开你用新版 Word 写的稿子。

    2. 对方看到的稿子的样子和你自己看到的可能差别很大。

    3. Office 已经是你电脑上唯一的盗版软件,导致心情不佳。

    .txt 格式的问题在于没有样式:收到稿子的编辑和设计师可能不知道哪个是小标题,哪里需要斜体,哪里需要加粗。

    这就是 Markdown 登场的时候了。

    不要被「标记语言」这个说法吓到,这一点也不难。事实上我见过一位记者已经在用标记语言写稿了。

    以下便是一则标记语言的应用实例:

    「你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小标题)

    所有编辑都能认出,「(小标题)」不是这个小标题的一部分,它只是在告诉你,「『你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是一个小标题。这就是标记语言。

    Markdown 比这更简单。上述标题用 Markdown 改写后是这样的:

    ## 「你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在 Markdown 的语法里,两个井号(##)代表二级标题。若你要告诉编辑或设计师某句话是小标题,只要在标题前加入两个井号即可。若该小标题下还有其它小标题(三级标题),只要在三级标题前加上三个井号即可。从打字量上讲,两个井号只需要按两次键,「(小标题)」的按键次数多了一倍不止。从易读性上讲,「(小标题)」是自然语言,容易跟稿件正文混淆,## 则清晰得多。

    这里是一份用手写成的 Markdown 文稿:

    你正在读的这篇文章本身也是用 Markdown 写的,你可以在这里下载

    用 Markdown 有如下好处:

    1. 兼顾了「什么人都能打开」和「样式」。Markdown 就是纯文本,就是 txt,所以什么人都能打开。而如上所述,你可以用它来标记文本的样式,而且语法非常简单。

    由于是纯文本,Markdown 文稿也不会因为未来软件升级而产生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问题,即,不会出现「我这篇稿子是用旧版 Word 写的,你用新版 Word 看可能格式会有点问题」的情况。

    1. Markdown 转 HTML 非常方便。HTML 是整个万维网(web)的标记语言,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目前主流电子书格式所用的标记语言。无论是 EPUB, mobi,还是 Kindle 用的专有格式 .azw,都只是把一堆 HTML 文件打包而已。如果你写的是书,用 Markdown 标注格式之后,可以很方便地转为以上格式(当然这个转换工作不需要由你来做);如果你写的是单篇的文章(例如新闻报道或专栏),未来也不排除结集出书的可能。若采用 Markdown,对于日后的文件转换工作也大有裨益。

    如何开始用 Markdown?继续用你习惯的写作软件即可。记事本、Word、Pages 都没问题,但请记得存成纯文本格式。就这么简单。

    纯文本万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釐鋆::sob::sob::sob::sob:我辛辛苦苦现写现发的《上班那些事(三)》因为误操作删了,也不会恢复,伤心啊,若用这个或许丢不掉的!
      • EvilDr:#简书似乎对MarkDown推广做了不少贡献
      • 豪门百里:支持一下简书,我也喜欢MarkDown语言。要是简书对代码块的优化像CSDN那样好就好了。
      • 78f796ffac8a:怎么用软件word打开用md写的文章,而看到的格式是正常的
      • 巴图鲁:多有这样一点文章介绍,初步使用编辑器的人就更好操作了
      • 记忆猫屋:#yeah! :smirk:
      • 97ec801aa069:「你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小标题)
        ## 「你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别太吹了
      • 581d473370ad:关于代码的表述我还是有点迷,比如一篇里有两个代码,两个之间的''''会串在一起的,怎么办。。
      • 樱木艾克:```
        - (void)test {
        NSLog(@"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谢谢LZ");
        }
        ```
      • UILabelkell:真的呀!好厉害哦:smiley::smiley::smiley::smiley:
      • 1dabe76bf4cc:#我开始用这个标记语言的原因:
        * 我从小就想成为程序员,但是现在看c语言都吃力,但这个标记语言挺简单
        * 我想写作,虽然现在写的不多。
        * 感觉用这种格式写作很牛逼哄哄的,在linux下玩文字再也不担心win下乱码了。
        * 我喜欢接受新东西。
      • tongxyj:怎么实时预览html标签啊
      • 点落秋雨:哈哈,好好玩,纯文本万岁~
      • Mr_Dragon:谢谢分享
      • roveDdu:很好奇简书有多少人使用MD写作 :flushed:
      • 操哥:不错
      • lgl5216:#一直收藏着,
        ##但是就没有真正地去体验过,今天是否开始呢,我问自己?
        -1。因为自己写得不多,觉得不必要吧;
        -2。毕竟是有它自己的格式要学习和培养的成本,而现在不迫切;
        -3。感受一下富文本的魅力,也是应该的,因此,总想动起来。
      • f63e229c302d:@宋偲瑄 图用链接的形式表示
      • 一鸣:@宋偲瑄 其实纯文本就是txt格式文件,但是要用支持markdown语法的编辑器打开才能看到相应的格式,如果用windows的记事本打开的话看不到格式,而是“原生态”的内容,如: ### **第一章 兔狼大战**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关键点是说,用markdown 语法已经兼顾了格式,而这样的格式可移植性相当强!
        如果不是太注重格式的话,用doc 或者 txt 保存的效果差不多吧~
        PS:我昨天第一次用markdown语法写文,感觉很好~
        再PS:昨天用wps 打开以前的doc文件,图片什么的全乱了…… 还好我之前弄成一个pdf的版本,格式还好好的。所以我认为本文中有些观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鸣:@宋偲瑄 :blush:
        宋偲瑄:@一鸣 谢谢!才看到!
      • yilufeng0:感觉他的优势还是在代码之类的文档上。如果是要求特别复杂的格式的文章的话,还是认为需要使用word之类的工具。
        (仅仅只是拙见,望指正)
      • 宋偲瑄:什么叫保存成纯文本形式?不能有图么?
        c7346f8f16ec:@宋偲瑄 md的图片都是地址,要么是上传到网络的图片,要么是本地的文件地址。要我说,md还是只适合程序猿用来写项目文档。学习成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写作内容中掺杂了代码,内容样式被md束缚了,想转成其他格式成本太高。
      • AbelSu:读了这篇文章,突然有想使用Markdown的冲动~
      • CryptoAdu:新年伊始,总要对过去的一年做个总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Markdown排上用场了,简单的语法,清晰的格式,非常适合写总结啊。
      • 管策2:@简书 ** Private Drop的下载密码是多少?
      • Shom:@lvcloud 对, Markdown 文件都是纯文本,如果要查看格式化后的版本,请找一个支持 Markdown 的编辑器,或者是单独解释 Markdown 的解释器。Mac 下有付费的 Marked, 是单独解释 Markdown 的解释器,能选择风格,解释方法:把带有 Markdown 格式的文稿拖到 Marked 的 Dock 图标上。
      • 11b3126e2e8c:庆幸自己刚接触 markdown 便能看到质量这么高的介绍性文章。说声感谢!
      • MR_SHI:其实我觉得markdown是一种逼格很好的txt,仅此而已!
        QuietHeart:他们的思想都是用文本表示一切,不过,不同平台下,markdown的解析还是有所差距的.不适合编辑稍微长一些的文章.看看我的文章就知道了,在其它平台上的效果比如目录,链接等,放到这里反而有些不好,而且看起来格式也不太正常.我以前就是用markdown的,不过已经转到orgmode上面了.orgmode支持导出为各种格式,而且语法严谨,标记只是它的一小部分功能,它还适合内容管理时间管理项目管理都支持,我目前的markdown文章都是用orgmode导出的了.配合git,可惜orgmode还很少能在emacs之外的平台下使用,其思想是精髓,我想将来一定能够有直接支持它的软件.目前我发现的orgzly,mobileorg都有这样的趋向了,貌似github的上面也能直接解析显示orgmode格式
      • 小ming:哎竟然是李大大的指导文....正在艰难学习中....
      • LostAbaddon:然后再来胡扯另外一些东西。
        站在作家的角度,Markdown真的比Word更好吗?
        我不这么认为。
        Markdown用来快速记录是很方便,甚至于对于长篇幅的文章,只要段落和布局不复杂,用来也没问题。但,写作的人总会有一些特定的布局和段落需求,Markdown就无能为力了。
        比如说,有的时候需要段间距加大,或者行间距加大,然后用Markdown就郁闷了。
        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文混排,欧耶~~
        需要自动添加页眉页脚脚注尾注,Markdown和Org反正我是没看到啦。
        自动生成目录索引和引用?这个Org是有一点,但用起来没Word方便啦。
        你看,如果不要求特殊的排版和布局需求,没有CSS的纯HTML(也不设置style)就足够了,但人们发明CSS不是为了让设计师混饭吃啊。
        因此,虽然绝大多数需求,Markdown和Org已经足够应付了,但Word、Page(甚至别的更专业的布局软件),还是有其存在的空间的。
        也就好比虽然现在平板这么牛叉,PC依然不会死光。
      • LostAbaddon:第二点不能算是优点,因为转换的话,其实就回到了说Word和Page需要软件支持的问题了——你也需要软件来转换啊。

        Markdown(顺带说下Org)的最大优势,在于标记方式简单,人们看了就明白,学习成本低。
        比如,下面的命令和XML命令我们来比较一下:
        * 产品分析
        ** Markdown与竞品分析
        - Markdown特性
        - 竞品种类
        --------------------------------------------
        <article>
        <title level=1>产品分析</title>
        <context>
        <title level=2>Markdown与竞品分析</title>
        <list>
        <item>Markdown特性</item>
        <item>竞品种类</item>
        </list>
        </context>
        </article>

        很显然,第一种的可读性更高,第二种冗余,且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来明白Attribute和Node到底是什么。
        同样的标记,Markdown(和Org)简单明了学习成本低,XML冗余复杂学习成本高,这天然地决定了Markdown(和Org)理应获得更好的推广。
      • 毛线球菌:看回复大致明白了
      • lvcloud:@简书 谢谢,搜索了一会搞明白了,用了一下也挺方便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篇文章介绍的还不够通俗易懂,起码对不懂什么叫“标记语言”的人来说就看不明白,我就是摸不着头脑的人其中之一啊。
        也许至少应该加上这类的说明:用Markdown格式写的文本,通过支持markdown格式的浏览器或编辑器,就可以按相应的格式显示(与html一个道理),并且可以转换为html或者其它需要的格式。—— Ok,像我这种第一次听说Markdown这个词的人来说,就能明白了。
      • lvcloud:Markdown 就是纯文本,就是 txt……我糊涂了,为什么我要在txt文件里加##来标记小标题?别人打开txt看的时候不就是“##小标题”吗? :sweat:
      • lvcloud:BTW:“这里下载”链接已经失效了。
      • lvcloud:对不起,我很愚钝,还是没看懂所谓Markdown到底是什么,我又该做点什么。如果我没漏掉哪一段的话,这个文章好像根本没说清楚markdown到底是一种编码?一种文件格式?一种写作风格?还是仅仅在txt文件里加了不同数量的#?啊,我好愚钝!
      • 邱凯达:# 纯文本万岁。

      本文标题:为什么作家应该用 Markdown 保存自己的文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xx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