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前段时间,刚毕业的表弟找我抱怨,说他单位里面有个奇葩同事,能力其实很普通,却经常喜欢邀功,偏偏他们上司做事比较专断,遇事也不太会询问大家的商量,还真就觉得奇葩同事很厉害了。表弟问我,他该不该私下提醒一下上司呢? 要说的话,又显得他在打小报告。不说嘛,他心里憋屈,觉得对他和其他同事都不公平,团队氛围也难以凝聚。”
问题:应届生入职培训,大多数泛泛而谈。
工作原因总是接触到许多应届毕业生,每年职场上,公司都会安排系列的新员工入职课程,帮助广大学生完成职场人的身份转变。里面的很多课程,除了必备的公司介绍类,团建类课程之外,大多都是管理类的初级课程,像时间管理、沟通技巧、职业生涯规划这类课程。但其实,按理来说,这些课程顶多属于油多不坏菜的效果,针对性也算特别强。所以,问题就回到原点,说要促进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到底学生和职场人,这两种身份之间差的是什么。
分析:洋葱理论-思维模式决定实际行动
文化领域有一个洋葱理论,最外层的可观察的,这是知识与技能,这个很容易分析,把刚毕业的你,和岗位任职要求,一项项列出来对比就可以比较清晰的出来,入职时候通用类的课程,往往也是针对这一层做培训;核心层难以观察,也很难改变,个性与动机,是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甚至还有遗传的成分决定着。中间层,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 按照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老师的话,就是心智模型,换成通俗的话就是“你是怎么想问题的,直接决定着你怎么去做。”
本质:身份的转变,本质上是思维的转变。
回想刚毕业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类似上面的职场困扰呢? 传说中的各种潜黑规则,奇葩同事,各种不公平。我们不适应,因为校园不是这回事的啊。
校园里面,确实是很公平,我们考试的高分就能获得号好学生,聪明的标签,再好的,我们有奖学金对你加以肯定。
问题的本质
其实一眼看上去,表弟的问题,是一个说话技巧,如何与上级沟通的技巧问题,其实本质上,却是一个学生思维还没转过来的问题。
学生思维职场思维
论公平论结果,论业绩
按照书本理论,应该A-B-C现实考虑的是资源投入的性价比
我踏实苦工,总有收获上司的时间被项目进展,预算,会议填满
当然,现实情况还要复杂很多,上面只是举个栗子。
措施-第一层:屁股决定脑袋,多站在上级的角度思考。
回到开始的情景,表弟在乎的团队氛围好,机会公平,但上级在乎的很可能不是这个,而是业绩,而是项目是否如期推进。
再说表弟和上级,不同视角下对于团队氛围个标准一样吗?表弟希望的是论功行赏,论能力分工,但老板可能希望通过在鱼池里放一条鲶鱼,继而
激发团队活力。这都是有可能的。
措施-第二层:认识真实的职场中沟通环境
上面情景中屡次提到“邀功”,那么邀功是歪门邪道吗? 学校中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转移到职场上,有需要调整的吗?自小我们就被教育,我们应该要实事求是,谦虚低调是美德,主动把自己“显摆”,甚至“吆喝”总是不太好。假如我们换个词:“润色”、“美化”呢?
其实,回想我们求职的时候,为了心仪的岗位,你我不都或多或少也是在“美化”我们的简历和经历吗?
真实职场里,老板没有时间,也没有义务去挖掘每个人的潜力。职场是一个有限资源里的竞争环境,你想获得比别人更多机会,需要主动展示自我,
主动去承担更多的责任。斯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就明确一条“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会错,但同时,你要明白,你和你的上司,同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合作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你不能信誓旦旦把事情揽下来,最后却把事情搞砸了,透支着你的信誉,上司也会暗地在心里记下。下次再争取,效果可就要没那么容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