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是中国历史上表现人物聪明智慧的故事之一。它出自陈寿的《三国志》。原文如下——
“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统编语文改编后的《曹冲称象》把原文“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变成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就是,称大象必做做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强烈对比出曹冲称象的办法的绝妙之处。
另外,这篇课文第四自然段基本改编于原文。“物”换成了石头。曹冲所说的话,先用一句话总写“我有一个办法”。然后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详细地写“先:赶象上船——画线 / 再:赶象下船——装石 / 然后:称石(石重即象重)”,把称象的操作步骤表述得很清楚。
思:可以引导学生学着这样的方法,用上“先”“再”“然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自己做过的一件事的全过程写下来,提高写作水平。
还有,相较于原文,改编后的课文更加符合七岁孩子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比如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大象的描写,“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古今对照着读,既可以通过阅读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声音,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走进史书《三国志》;也可以促进自己对于改编后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剖析和理解。这,对于教学来说大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