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第一次在微博看到“潇洒姐”这个名字很真实地笑了。经过喜羊羊“摧残”过的一代青少年朋友应该知道喜羊羊中有一部里面有一颗蛋,叫潇洒哥,满嘴跑火车的一个重要角色。当这两个名字重合在一起,除了有点尬还是有点尬。但王潇不一样,作为一个女性,她很优秀,符合当今社会对成功女性定义的完美标准。
其实我和潇洒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缘分”开启的很早。我的初中班主任,一位按现在的话来说叫做可盐可甜的80后女教师。有天上课前突然以一种神圣的姿态告诉我们,今天是她30岁生日,要读一篇文章给我们听,说完便拿出了打印纸朗诵了起来——《写在30岁到来的这一天》,诵读完毕,全班掌声雷动,持续不绝。在互联网还没有大肆蔓延开来的年月里,我们不知道这出自何人之手,在当时的年纪,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在耳朵划过就过了。只是那个时刻,我班主任那种庄严、神圣的姿态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过了几年,我在班主任的QQ空间里还看到了当天她写了一篇给自己的写在三十岁到来的文章,直到我知道王潇以后才明白其中因果。同时也明白了,人原来真的是可以被榜样召唤的。
后来大学里小段持续性关注了潇洒姐一段时间,买了趁早效率手册,想把每一天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错误估算了自己的自律值以及勤奋指数,接近三个月,效率手册没有再被翻开。还是日复一日混着大学日子,远远观望别人的生活。21天养成一个习惯?可是人的懒、馋等劣根性是物种演化就根植在骨子里的呀。当我们感到低落、迷茫、无助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希望有那么句话、有个人、有办法能让我们有方向改变这一切。从那时候我就明白了,如果你自己不真正下定决心去改变,看多少榜样人物的生活,甚至模仿他们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是行不通的。或许他们奋斗的励志人生故事经历会激起你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思考以及启迪,让你有触动,但这都只是瞬间性的行为,哪怕你坚持了几天,几个月,然而放弃都是随时随地一瞬间发生的事。你还那个你。
学生时代所有的“无所事事”都不能称作无所事事。没课的时候追追剧追追综艺聊聊八卦,夜深人静时躺在宿舍床上感觉生活很空虚、没劲,这都是因为闲的。工作以后,感觉空虚、没劲,那都是被生活逼的。没钱没自由,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怀疑人生的吗?
我当然知道我要好好读书,让自己头脑清醒保持理性;我当然知道要吃健康的食物,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我当然知道早早睡觉,让自己保持精力充沛;我当然知道多运动有利于新陈代谢。我知道要改变,我什么都知道,可是我做不到。人本能的原始懒惰劣根性助长了消极懈怠,让所有光鲜亮丽的计划一次次搁置,回归到日复一日平凡的生活,等待下一次被生活被动选择的时刻。
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凡。其实这一点,王潇也很清楚。她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一切都走向虚无,最终都没有意义,今天流着汗练出的人与马甲线都会最终成为一摊皱皮再然后灰飞烟灭,我就不想继续了。坚持不懈护肤健身学习就很历害吗?又能是多厉害?所有的事儿最终都是小事,所有人最终都是普通人。” 在她自己遭遇生活的磨难时也觉得,无论平常写一个东西把一个句子修饰得再完美,化妆发型再精致,只是人生平凡的一部分。
有人说工作之后看王潇的书觉得是“贩卖鸡汤”,王潇自己觉得是“一粒灵药”。她很清楚,人会从令自己心动的榜样上看到理想的未来模型,这种天然的向往一经唤醒,根本无法抵御。你会幻想有一天你也能活成那个样子。很多的人的心理状况,是内心对自己可能发生还未发生的美好状态有期待。所以她的书,我不认为是鸡汤,至少不全是。因为从一开始到现在,她就知道自己能达到的完美状态,她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能够撑起她的底气。我甚至都觉得王潇是个理想主义已经极致发酵到到浪漫主义的人了。
胡适先生曾说,“少谈点主义,多解决点实际问题”。王潇精彩的一点就在于将心中坚持的理想主义冶炼成为了现实,她明白自己想要哪种活法,并始终相信自己可以成为那样的人。而让理想主义不会败给现实,甚至成为现实超越现实的方法,就是明知道一切都会被时间碾碎,也要微笑着冲上去。日复一日,虽千万人倦怠而吾往矣,才有机会成为少数人。她做到了。在懒、馋等此类人类固有的原始欲望之余,有一种更高级的欲望叫做理性和自律。所以能走的更远,尝的更多,看过了更多的风景。就算所有的事最终都是小事,所有的人最终都是普通人,但是来人世走一遭,品尝了繁盛,也品尝了衰败,不得不说确实更尽兴啊!
王潇如她自己所愿,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高手”。
在不如意的生活里,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是一句永恒的战斗宣言。
真正的、勇敢的理想主义者,应该得到尊敬。
王潇,潇洒姐,我尊敬你。
但我的一生,仍然需要我自己的觉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