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可能认为,生命的终点就是心脏停了,没有呼吸了。心电图屏幕呈一条直线。但是,也许你是混淆了生命体征和生命的关系。人基本的生命体征包括: 呼吸、血压、脉搏、体温。
大多数情况下,有生命体征就代表着有生命。生命体征的正常与否,代表了病情的危急和严重程度。但是有生命体征不能完全代表生命还在。
例如重症监护室常有严重车祸病人,伴随严重的颅脑损伤。这种患者如果存在不可逆的脑损伤,已经完全丧失大脑和脑干功能,那这个诊断能符合法律和专业学会制定的脑死亡标准。意思是,无论从医学层面,还是从法律层面,这个患者已经去世了。可以考虑和家属沟通,是否考虑早期放弃。但是患者不一定理解 ,现实世界里就存在争议,并涉及伦理道德。
其实早在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就制定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脑死亡诊断标准。到今天,全世界已经有30多个国家通过了脑死亡立法。80多个国家在运用脑死亡作为死亡的诊断标准。
这个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不可逆的深昏迷、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和脑电波消失。符合全部以上标准,并在一定时间内反复测试,多次检查,结果无变化即可宣告脑死亡。
最后结论是:首先,很多人混淆了生命体征和生命的关系,认为有生命体征,就是有生命。其次,一旦诊断脑死亡,就是死亡。
一、脑死亡作为死亡的诊断标准更科学。
脑死亡比以前用到的心跳、呼吸停止作为死亡诊断标准更科学。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在科学还没有诞生的时候,人们把心脏看成思维载体。直到今天,这种观念的痕迹依然无处不在。很多词汇把心脏当成思维和意识的来源,比如伤心、用心、细心、心灵。但是后来,随着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证明了大脑才是思维和意识的载体,是人体的司令部。脑死亡意味着作为人本质特征的意识已经消失,这就是生命的终结。所以,认为心跳停止才是死亡,是受到了历史残留观念的影响。
其次,从生理角度看,自从有了生命支持技术以后,现代医学可以维持生命体征。心脏不跳了,可以用药物维持,呼吸停了,还可以用呼吸机支持。血压低,可以用升压药维持血压。甚至在实验室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离体的心脏仍然可以继续跳动很长时间。也就是实验动物已经死亡了,但是取出来的心脏,依旧可以跳动。
但是,一旦发生脑死亡,就永远没有逆转的可能了。因为,神经细胞不可再生,作为呼吸心跳中枢的脑干一旦死亡,接下来心跳、呼吸的停止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用心跳停止来判断死亡不符合生理基础。这是用脑死亡作为死亡诊断的第二个原因,医学无法逆转脑死亡。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维持生命体征,但这不能等同于挽回了生命。我们可以通过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等器官移植,但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死亡了,给他移植一个大脑。先不说技术上是否可行,即便是技术成熟了,移植了大脑的人,还是他本人吗?这就是用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的第三个原因,大脑是不可替代的。用脑死亡标准更科学。
二、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
一旦诊断脑死亡,医生会不会就不给抢救了。万一这个病人有复活的奇迹呢?因为在网络上或者故事里,经常有某某地方,一个被诊断脑死亡的人,后来又奇迹般地复活了。
这种事情要么是诊断错了,要么就是谣传。只要是经过科学方法诊断的脑死亡,就不可能逆转。美国神经病学学会表示,一旦脑死亡被准确判定,迄今为止,从来没有重新获得脑活动的例子出现。之所以有“复活”的说法,是人们以讹传讹,或者把植物人说成了脑死亡。
植物人和脑死亡的概念经常被混淆。植物人是活人,少数植物人有重新醒来的可能。植物人和脑死亡的区别,用一句话说,就是生和死的区别。
植物人是活人,依然有救治的价值,也许有一天会出现奇迹,植物人有苏醒的可能。但是脑死亡,是人已经死亡了,永远不会有奇迹。
从生理角度上看,脑死亡的时候,所有大脑功能都消失了,没有任何反射,没有自主呼吸,也没有瞳孔反射。脑电图是一条直线,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大脑活动的痕迹了。
但是植物人不同,植物人的脑干功能还在。脑干是负责心跳和呼吸的中枢,所以,植物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神经反射,还会有无意识的睁眼;甚至可以有吸吮,躲避疼痛这些基础的反射。
三、脑死亡确定的意义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不仅定义了生命的终点,同时,也能指引正确决策。确立脑死亡这个诊断标准,可以让死者更有尊严,让病人安静地离去,减少无谓救治带来的痛苦。其次,及时确认死亡,又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以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最后,脑死亡诊断标准还可以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的可能。所以,脑死亡诊断标准的确立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网友评论